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恩必普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8-16  浏览次数:502次

      作者:李淑芬 王东 岳振琴 来锦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承德 067000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干预研究 恩必普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的死亡率〔1〕。因此,PS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但在临床工作中,PSD却存在很高的漏诊率〔3,4〕,因为脑卒中患者多存在认知及交流障碍,传统的抑郁评估标准对于卒中患者来说是困难的。许多研究表明,恩必普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但它能否减少PSD的发生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恩必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同时观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CT或头MRI证实为脑梗死,发病在72 h之内;(2)检查合作、吞咽功能正常者;(3)年龄≥75岁。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或有意识障碍;伴有明显智能障碍和严重语言障碍、耳聋等;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既往有精神障碍及其他脑部疾病史;酒精或药物依赖者。共入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恩必普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12)岁,受教育时间(6±4)年;对照组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11)岁,受教育时间(6±3)年。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MESS得分、ADL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依据美国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无抑郁症状。研究期间对照组死亡3例,31例完成评定;恩必普组中途退出4例,30例患者完成评定。

      1.2 给药方法 患者入院后经常规神经系统检查与言语功能评估后,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顺序号随机分配进入研究,恩必普组与对照组患者按区组随机表1∶1分配。对照组给予吸氧,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VitE 0.1,3次/d;尼莫地平40 mg,3次/d;舒血宁20 ml+0.9%生理盐水250 ml每天1次静点。治疗组患者口服恩必普200 mg,3次/d,总服药时间为2个疗程,其他治疗同对照组。

      1.3 评定标准 患者在服药前、治疗结束时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三个月评定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抑郁症诊断依据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5〕。依照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缺损程度。各量表评定一致性Kappa值为0.778。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应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研究组为23.55±3.94,对照组为23.28±4.08;日常生活能力缺损程度研究组为48.55±4.30,对照组为47.06±4.67,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个月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研究组为11.11±4.32,对照组为16.63±3.75;日常生活能力缺损程度研究组为27.63±4.81,对照组为32.81±4.13,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抑郁症发生率恩必普组为10.7%,对照组为41.4%(P<0.01)。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视程度仍不够,PSD的漏诊率较高,治疗亦不规范。这与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不足有关,往往认为是脑卒中后的自然情感反应。另外,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视力及听力均下降,脑卒中常造成患者失语及认知损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交流能力,而传统的抑郁诊断方法均需要患者具有交流能力,能够与医生配合,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PSD的诊断。脑卒中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及康复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PSD是脑卒中后继发性抑郁,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在30%~50%。本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约为41.4%,与国内外报道一致。Starkstein认为PSD是由于卒中病灶破坏NE、5HT等神经递质通路,从而使中枢递质含量降低;且卒中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异常可引起PSD患者神经内分泌紊乱〔7〕;另外,与脑卒中后局部脑组织低灌流,病变的部位及大小有关〔8〕。

      恩必普可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而重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临床研究表明,恩必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肯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9~11〕。本研究表明,恩必普不仅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关键是可以降低PSD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对治疗及康复的信心与主动性,从而加快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提高总体康复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PSD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Robinson RG.Poststroke depression:prevalence,diagnosis,treatment,and disease progression 〔J〕.Biol Psychiatry,2003,54(3):37687.

      2 Dam H.Depression in stroke patients 7 years following stroke〔J〕.Acta Psychiatr Scand,2001;103(4):28793.

      3 Kauhanen ML,Korpelainen JT,Hiltunen P,et al.Aphasia,depression,and nonverbal cognitive imparment in ischa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00;10(6):45561.

      4 TurnerStokes1,Hassan N.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base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are pathway Part 1:Diagnosis,frequency and impact〔J〕.Clin Rehabil,2002;16(3):23147.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878.

      6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

      7 俞子彬,李淑芬,王芳芳.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5):4504.

      8 吴建新.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3):1245.

      9 林建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神经元迟发性损伤及细胞内钙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6;3(3):16670.

      10 熊 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0;35(6):40812.

      11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9;34(3):1725.

    ↑上一篇:氧化修饰蛋白质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下一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