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1例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43次

    作者:熊统生,文星,严振球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69医院 1.影像科,2.心外科,湖南 衡阳 421002

     【关键词】  心包肿瘤;间皮瘤

          病人,女,38岁。胸闷、呼吸困难5个月,逐渐加重,干咳,夜间不能平卧。体温36 ℃,脉搏85次/min,呼吸21次/min ,血压110/7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浅表淋巴结不大,颈静脉怒张。左下肺叩诊呈实音。肝肋下可触及,质中等,无压痛,未触及结节。心前区无隆起,心界向左下扩大,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Ⅰ,Ⅱ,aVF,V3~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白细胞升高,血沉13mm/h。肝功能及肾功能正常。X线平片:后前位示心影怪异,左心缘向左侧明显突出,几乎达左胸壁,左肺下野被掩盖,两肺血管正常,肺内未见实变。左侧位示心脏后缘下段圆隆,向后下延伸扩大。CT表现:心脏左侧及膈面心包腔内巨大不规则囊实性占位病变,密度不均,CT值20~45 HU,界限不清。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CT值30~70 HU,大小约14 cm×13 cm,内有粗大分隔,肿块在心尖部及膈面与左心室分界不清,肿块有浸润生长趋势。左心室、左心房受压。两肺内未见病变,右侧有中等量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无肿大。MRI表现:心脏左侧巨大类圆形肿物,轮廓较清,大小约15 cm×15 cm×13 cm,信号不均,以短T1、长T2为主,周围有线样高T1、高T2信号环绕,脂肪抑制后肿块信号无改变,心脏各腔室受压。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有不均匀强化。心脏超声多普勒心动图(UCG):左室后外侧及心尖部可探及大小为12 cm×11 cm 的囊实性混合性肿块,以囊性为主,边界清,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多囊分隔,包块外侧可探及直径3.1 cm 液性暗区,心腔受压变形,各瓣膜形态正常,心内血流正常。手术记录:心包广泛增厚水肿,色红。切开心包,可见巨大囊实性肿物约18 cm×18 cm×17 cm,实性部分约14 cm×10 cm×9 cm,肿块与左心室下壁粘连,不能分离,实质部分呈鱼肉状,质脆,易出血,从囊性部分内吸出1 300  ml 血性液体。将实性部分分块切除,保留与左室粘连部分,反复冲洗后彻底止血缝合,放置引流管。病理诊断:心包恶性间皮瘤。  

      讨论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是非常罕见的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差[1]。日本学者Murai[2]报告1958—1996年尸检率为0.01%。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无特异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渗出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相似,临床诊断困难。误诊原因:(1)此病罕见;(2)其首发症状多样,不具特征性,多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就诊;(3)穿刺活检难以达到心包,穿刺液瘤细胞检出率低[3]。多数学者认为心脏增大,进行性心衰、顽固性胸腔或心包积液,在排除结核性心包炎、冠心病和心肌病后应考虑本病可能。本例表现为进行性心衰和心脏增大。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分上皮型、肉瘤型和双向分化型,间皮瘤具有多潜能分化的功能,组织表现复杂,实质及间质细胞均表现多样性[4]。大体病理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后者多见,早期为心包表面小结节状斑块状或疣状突起,心包不同程度增厚可侵及心肌。弥漫型者广泛侵及两层心包和心肌组织,整个心脏被包裹于致密增厚的肿瘤组织中,引起心包腔部分或全部闭塞,导致类似于心包炎症状,晚期肿瘤侵及心肌深层组织。肿瘤细胞侵犯和刺激心包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和出血,产生血性心包积液[3,5]。影像学检查能提供可靠诊断依据,UCG可发现早期心包积液,心包增厚及肿块,是早期筛查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CT和MRI不仅能够发现心包积液,还可对积液进行定量和定性,确定是否有肿块及确定肿块大小和范围,特别是强化CT和MRI能够显示病变范围和性质,结合多方位及动态还可观察心肌是否受侵。本例UCG诊断心包肿物,CT和MRI均确定心包肿瘤,并发现在心脏膈面及心尖部肿瘤侵犯心肌,与手术所见一致。

    【参考文献】    [1] 严振球,贺端清,袁延才,等.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治疗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636-637.

      [2] Murai Y. Malignant mesothelioma in Japan: analysis of registeredautophy cases[J].Arch Environ Health,2001,56:84-88.

      [3] 严振球,贺端清.应用深静脉穿刺管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血19例[J].新医学杂志,2006,37:469-470.

      [4] 张秀辉,邢春艳.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11-13.

      [5] 曾和平,邓宏军.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误诊体会[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187-188.

    ↑上一篇:家系心脏黏液瘤4例
    ↓下一篇: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33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