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3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8-03  浏览次数:731次

        作者:黄玉,付 丽,白海鹏,闫 农    作者单位:100089 北京,北京市中关村医院

        【摘要】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住院冠心病患者50例,由专科医生对其进行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分量表(GDS)评估,入选共30例作为观察组,与随机抽取单纯冠心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血糖、血脂、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数据。结果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发生率较高达60%,女性患者为多。其血糖、血脂水平增高,血压增高,心率偏快,临床心绞痛发作不典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抑郁障碍,是冠心病患者病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了解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存在,对于干预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焦虑;抑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2007年9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中,根据WHO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50例,由专科医生对其进行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5分为焦虑障碍;汉密顿抑郁自评分量表(GDS),评分≥11分为抑郁障碍。共30例作为观察组,男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随机抽取同期单纯冠心病20例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8~79岁。

        1.2  方法  入院后1~4周抽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血脂化验,行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监测。治疗方案为对照组常规扩冠、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理治疗及抗焦虑(劳拉西泮0.5mg qn或中晚)抑郁(西肽普兰20~30mg qd)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临床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化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 1、表2。表1  两组间生化指标 表2  两组间临床特点

        3  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冠心病患者可因躯体不适产生焦虑抑郁障碍,并发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国内徐氏报道,心脏内科住院病人40%合并焦虑,24%合并抑郁。国外Cassem和Hackett在心脏监护病房发现80%有焦虑,58%有抑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迄今未明。认为与遗传、行为类型、环境因素有关。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时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机制使精神运动性和植物神经性活动增多,神经递质(NE、DA、5-NT等)释放增加[1],使血糖、胰岛素浓度、胆固醇水平增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绞痛,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是冠心病患者病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症状不典型,如持续时间延长,部位多不固定,常伴发热感,呼吸困难,窒息感及多汗、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女性患者更为多见。在治疗方面,首先采取与患者交谈,使其对疾病有清楚认识,配合心理治疗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经综合治疗可使患者血糖、血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压、心率下降,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及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余展飞.焦虑症临床治疗进展.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92,25(2):116-119.

    ↑上一篇:食管癌、肺癌术后并发肺动脉栓塞12例的诊治
    ↓下一篇: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