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严重胸部外伤的急诊处理及院内安全转运

    发表时间:2010-01-18  浏览次数:634次

    作者:谢瑞        作者单位: 362000 福建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  重胸部外伤

      患者胸部受到严重创伤后,可出现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缺氧症状十分明显。加之剧烈的疼痛和出血,易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这些患者常因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因此,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快速、准确的急诊处理及转运途中的强化监护至关重要。我科2004年5月~2006年6月收治严重胸部外伤患者62例,现将其急诊处理及院内转运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51例,女11例;年龄15~7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5例,高处坠落8例,锐器伤7例,钝击伤12例。肺损伤43例,肋间血管破裂4例,纵隔心脏损伤6例,气管及支气管损伤5例,膈肌破裂4例;62例中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27例,胸壁严重塌陷5例,血气胸45例;合并颅脑损伤11例,四肢及脊柱骨折9例,腹部损伤7例。

        1.2  急救与转运结果  本组病例中,在急诊室行紧急开胸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6例,胸壁外固定5例,行紧急气管插管3例,行气管切开6例,使用正压呼吸机5例,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7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2例。转运途中使用简易呼吸器4例,其他均给予气管内及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途中行气道内吸引3例,60例均未出现窒息、各种管道脱落等并发症,顺利送达接收科室。

        2  急诊处理

        2.1  保障有效通气、改善缺氧  迅速接诊,估计伤情,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取头高斜坡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有效地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凝血块,解除呼吸道阻塞,给予大流量吸氧(6 L/min以上),建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注意有无出现反常呼吸、口唇及肢端是否发绀,积极纠正缺氧;对严重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充分气道内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好抢救物品。

        2.2  维持有效循环、纠正休克  严重胸部外伤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迅速建立2路或2路以上的静脉通道,采用16~20 G静脉留置针,先选择上肢或下肢表浅而粗易于穿刺的血管进行穿刺,保障快速而通畅的液体流速、及时用药,随即再选择一条深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既能快速补充血容量,又可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胸部情况  开放性损伤患者立即用无菌纱布将伤口封闭或做紧急清创缝合术,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对闭合性损伤也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胸廓情况,听诊双肺呼吸音,若胸腔脏器及肋间血管破裂,出血量多,患侧肋间隙饱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床边B超、X线报告,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因及时的胸腔引流可快速解除肺及纵隔受压,动态观察血量及气量,决定是否剖行胸探查术。本组3例初次胸腔引流液量800 ml以上,以后200 ml/h以上,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考虑有胸腔内活动性出血,因此在积极纠正缺氧、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做好相关术前准备,送手术室,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1例胸部刀伤患者行伤口处理、输液输血,血压仍无回升,CVP逐渐升高,心脏听诊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立即先协助医生在无菌操作下行心包穿刺术,抽出部分心包积血,暂时缓解心包填塞症状,并立即送手术室,患者经手术抢救成功。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壁严重塌陷,出现反常呼吸,可用高频喷射呼吸机辅助通气,胸壁加压包扎较简单实用,可有效控制反常呼吸。胸部外伤常伴有创伤性ARDS,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应尽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呼气末正压,同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值严格控制输液量,以免加重肺水肿,准确记录出入量。处理紧急的合并伤,如颅脑损伤处理、骨折固定、腹部伤情处理等。

        3  院内转运

        3.1  认真评估及权衡  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转运可能会在途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而危及生命或其他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以患者是否转运必须经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及权衡,作为急诊科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能性、危险性,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征不稳定而治疗又是必须的话,护士应做好应急措施的充分准备。负责转运的护士必须有急诊工作经验,熟知病情。

        3.2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如转运的必要性,转运途中的配合,观察意识状态,监测呼吸、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要加强固定,防止脱落,气道内充分吸引,保持通畅,用纯氧或10 L/min的氧气吸入10 min。检查胸腔闭式引流情况,妥善固定,防止引流液逆流入胸腔,清空尿袋。

        3.3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患者在转运前应与接收部门(如CT室、手术室、病房)联系并充分交流,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转运护士应估计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时间,事先联系好运送的电梯。

        3.4  转运途中的仪器准备与监测  转运过程应配备供氧装置、简易呼吸器、吸引器等,必要时带装备齐全的抢救车同行,有条件者应准备除颤监护仪。对严重胸部外伤者氧气的供应尤其重要。使用小氧气钢瓶比氧气枕的吸氧流量准确,持续时间长[1]。我科采用氧气自动复苏器供急危重患者转运途中使用,该氧气复苏器由小氧气瓶接压力调节器及其配件组成,它具有人工呼吸器、吸引器(利用氧气的压力发生吸引动作)、氧气流量表等的功能,特别适合需呼吸机支持并途中气道内吸引的患者。转运过程应保证各管道通畅,保持车身平稳,避免过多震动,持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脸色、呼吸形态,做好对症处理。

        4  小结

        严重胸部外伤多由意外事故造成,起病急骤,病情重,医护人员应忙而不乱,技术熟练,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处理。为了确保院内转运的安全,医护人员要认真评估转运的必要性、危险性,充分评估意外,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仪器及药物,合理安排人员随行,转运过程妥善处理紧急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文媚,王申.对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中供氧装置的探讨.天津护理,1998,6(5):201.

    ↑上一篇:严重胸部创伤救治体会
    ↓下一篇:闭合性胸部创伤几个少见影像征象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