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9-13  浏览次数:571次

      作者:刘明 作者单位: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职工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冶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复方丹参(丹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的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显效率(75.0%)明显优于丹参组(34.6%)(P<0.01);NDS减少幅度与丹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组Fg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显效率,降低Fg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 降纤酶 灯盏花素 脑梗死

      为观察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分别应用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复方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对比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3月~2007年2月住院的110例发病<48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心房颤动及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两组。①联合组: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42~79岁,平均(66.3±10.3)岁;②丹参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37~78岁,平均(64.8±11.2)岁;各组之间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伴发病评分、既往史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 治疗方法

      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50 mg,每日1次,连用10~14 d;治疗组用降纤酶5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灯盏花素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连用10~14 d,各组均根据病情对伴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予以综合治疗。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NDS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疗效标准:NDS减少9l%~100%为基本痊愈,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减少<18%为无变化[2]。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NDS比较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NDS比较(略)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Fg含量变化的比较见表2。表2 各组治疗前、后血浆Fg含量变化的比较(略)

      各组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显效率为75.0%,丹参组为34.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主要病理生理: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脑血栓形成,脑部血液供血障碍。纤维蛋白原增多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其升高不仅可以引起血黏度增高,而且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过程中起桥梁作用,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缺血区内各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坏死。其机制是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内Ca2+超载,大量Ca2+沉积于线粒体,干扰氧化磷酸化过程,能量产生障碍,还可使细胞膜结构分解,神经元骨架破坏导致细胞死亡,胞内Ca2+升高可刺激磷脂酶A2和磷脂酶C使膜磷脂降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后者在代谢中产生血栓素、白三烯,一方面产生大量自由基,加重细胞损害,另一方面可激活血小板,使其内Ca2+增加,形成微血栓,加重脑损害。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尽快恢复血供,挽救半暗带,保护脑组织,目前卒中单元及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受条件、治疗时间窗的限制,能得到溶栓治疗的只是一少部分,所以,我们对发病48 h以内的给予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降纤酶是从蛇毒中纯化精制获得的单一组分凝血酶样酶制剂,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降低其黏附力;诱发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释放并增强其活性,促进纤溶酶的形成,从而达到溶解血栓的作用;此外还可使血浆黏度降低,并能抑制细胞聚集,从而增加脑血流,改善缺血区血供;因其能抑制血烷素(TXP2)及前列腺素的生成,故可抑制新的血栓形成。最大的优点是除了降低血纤维蛋白原之外,对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故少有出血等并发症[4]。

      灯盏花素是从中草药灯盏花中提取的注射溶液。具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量,改善微偱环,降低血液黏度,使血管再通,恢复灌注。

      两药联用因其抗血栓、促纤维蛋白溶解、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而使疗效提高,而且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基本无影响,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总之,通过本组观察,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早期应用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增强降纤、抗凝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使受损的脑组织功能尽早恢复。且本方法应用安全,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程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神经系统保护剂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6(4):205208.

      4 朱海清,陈泉坤,康平,等.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6):5859.

    ↑上一篇:急性脑血管病偏侧舞蹈症1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蛋白酶体抑制剂对中脑脑片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