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01  浏览次数:600次

      作者:陈秀伦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防治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及粘连的疗效。方法:初治的有中等量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按同样的抗结核方案治疗,治疗组抽胸腔积液后注入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未注入任何药物,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注药后胸腔厚度[(0.50±0.11)cm]较注药前[(0.64±0.18)cm]减轻(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有缩短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防治胸膜肥厚及粘连的作用。

      【关键词】 小剂量 糖皮质激素 结核性胸腔积液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表面,形成胸膜肥厚及粘连,产生限制性通气障碍,这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试采用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2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收到较好的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初治的有中等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7岁~65岁(中位年龄3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13例,女9例,年龄19岁~65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24±5)d,注药前壁层胸膜厚度(0.64±0.18)cm;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7岁~65岁(中位年龄34岁),病程(23±4)d,注药前壁层胸膜厚度(0.65±0.17)cm。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抗结核均按2HRZS/4HR化学药物治疗,即前两个月联合用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链霉素(S),后4个月联合用异烟肼(H)、利福平(R)。治疗组每次胸腔穿刺抽积液后注入地塞米松10 mg;对照组抽积液后未注任何药物。抽液2次/周,每次最大抽液量不超过1 000 ml,直至B超显示液平面低于1.5 cm不宜抽出为止,每次抽液均在B超的定位下进行。

      1.3 检测方法

      治疗后两周及2个月,B超测定胸腔厚度。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3.1±1.2)较对照组(5.7±1.9)减少(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16±5)d较对照组(32±8)d显著变短(P<0.05)。

      2.2 注射前后胸膜厚度变化

      见表1。表1 两组注药前后壁层胸膜厚度的变化(略) 注:与同组用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刺激胸膜引起渗出,早期的胸膜水肿,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形成胸膜肥厚、粘连,甚至形成包裹性积液。王庆枫等[1]指出,结核性胸腔积液形成胸膜肥厚、粘连与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增高有关。既往临床采用全身抗结核和局部抽积液引流相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但并不完全避免胸膜粘连及增厚。

      地塞米松(pexamethasone)异名氟美松,它属于糖皮质激素的类固醇(对称甾体)化合物,相对于氢化可的松抗炎作用强25倍~30倍,水钠潴留为零。

      地塞米松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化学、生物、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症状。在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本文结果表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胸膜厚度减少(均为P<0.05)。说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确能缩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病程,减轻胸膜肥厚及胸膜粘连。

      【参考文献】

      [1]王庆枫,张凤英,胡范彬.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的因素的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1999,3:135.

    ↑上一篇:特异性呼吸功能锻炼对开胸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