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急性脑卒中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12-09  浏览次数:464次

      作者:袁胜山,张骏,陈然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广西 百色 533000;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贵州 遵义 563003)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水平,探讨CRP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确诊的患者,分为脑出血组(ICH组),大面积脑梗塞组(LAI组)及腔隙性脑梗塞组(L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患者又分为轻、中、重度三组。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患者入院24h内血清CRP。结果 所有病变组的CRP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CH组与LAI组较LI组显著升高(P<0.01),LAI组明显高于ICH组和LI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较轻度者血清CRP明显升高(P<0.05或0.01)。死亡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其他病人(P<0.01)。结论 脑卒中的发病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急性炎症反应标记物CRP可作为脑血管意外的观察指标之一,能反映病人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观察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脑卒中;C-反应蛋白;脑梗塞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如何更为有效地防治脑卒中,是当前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研究证实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作为机体非特异性炎症敏感指标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的相关性在国内外仍然是研究的热点,笔者将我们研究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96例均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9月~2005年10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40~86岁,根据病变性质与临床特征将其分为三组:脑出血组(ICH组),大面积脑梗塞组(LAI组)和腔隙性脑梗塞组(LI组),按Pullicino公式计算,梗塞灶>10cm3者为大面积脑梗塞。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根据1995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病例筛选中,近期(入院前两周内)有感染、手术或创伤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者,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均排除在外。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36~80岁。

      1.2 血清CRP检测 全部入选对象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由检验科医生采取比浊法测定。试剂购自Biosystem S.A.Costa Brava公司,灵敏度为0.1mg/L,正常成年人参考值为0~8mg/L。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CRP测定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病变各组较正常对照组CRP浓度显著升高(P<0.01),ICH组和LAI组明显高于LI组(P<0.01),LAI组也明显高于ICH组(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中,LAI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见表1。

      表1 各组CRP测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表(略)

      与对照组比较,a:t=5.06,b:t=5.60,c:t=3.14,P均<0.01;与LI组比较,d:t=4.22,e:t=4.97,P均<0.01;与ICH组比较,f:t=2.83,P<0.05;与LI组比较,g:t=5.07,P<0.01;与ICH组比较,h:t=2.95,P<0.01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CRP的关系 在神经功能缺损与血清CRP的关系比较中,中、重度缺损者CRP值显著高于轻度缺损者(P<0.05或0.01),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CRP关系(略)

      与轻度比较,a:t=2.82,P<0.05;b:t=3.86,P<0.01

      2.3 血清CRP与预后的关系 以CRP值<8mg/L为低组,CRP>8mg/L为高组。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另外,在观察对象中有8例脑梗塞患者死亡,死亡患者的CRP为45.37±33.75mg/L,显著高于其他病人的10.35±11.90mg/L(t=6.46,P<0.01)。

      表3 血清CR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略)

      a:与CRP低组比较,χ2=2.78,P>0.05

      3 讨论

      CRP是人血清中常见的非抗体性蛋白质,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记物,多种细胞因子可诱导其产生[1]。正常人体中含量极微,其水平增高不仅见于链球菌肺炎患者,其他各种急性期感染、炎症性疾病、坏死、外伤和恶性肿瘤患者都有类似反应。前期研究表明CRP升高不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2],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本研究显示所有病变组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提示CRP与脑卒中密切有关。研究组中脑出血患者CRP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出血所致的化学性炎症反应及继发脑水肿脑细胞损伤、炎性细胞浸润[4]有关。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不仅有广泛的脑组织损伤坏死,往往还会形成严重的脑水肿,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大面积脑梗塞者CRP升高及神经功能缺损较其他病人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CRP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有关,说明CRP水平的升高不仅能反映体内炎性系统反应的程度,也能反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CRP水平作为脑卒中的预测指标已有较多报道[5,6]。在本研究中CRP浓度高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高于其浓度低者,且随着CRP增高,死亡例数增加,死亡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其他病人,这些研究表明血清CRP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6,7]。提示CRP是老年人致死性卒中的一个重要的危险指标[8,9]。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急性脑卒中与炎症反应有关,血清CRP与脑卒中的病情及预后密切有关,其检测经济、简便、敏感,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有效的观察指标之一。作为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指标,降低血清CRP的举措可能有利于卒中的一、二级预防。

      【参考文献】

      [1] Verma S, Li SH, Badiwala MV, et al. Endothelin antagonism and interleukin-6 inhibition attenuate the proatherogenic effects of C-reactive protein [J]. Circulation, 2002,105(16):1890-1896.

      [2] Li JJ, Fang CH. C-reactive protein is not only an inflammatory marker but also a direct cau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Med Hypotheses,2004,62(4):499-506.

      [3] Iyigun I, Bakirci Y.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in ischemic stroke [J]. Int Med Res,2002,30(6):591-596.

      [4] 钟高贤,姜亚平.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6):446.

      [5] 王爱民,周颖,肖波,等.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53-154.

      [6] Di Napoli M, Papa F, Bocola V. C-reactive protein in ischemic strok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J]. Stroke,2001,32(4):917-924.

      [7] 彭华,郭洪志.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相关性[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11(1):10-12.

      [8] Gussekloo J, Schaap MC, Frolich M,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is a strong but nonspecific risk factor of fatal stroke in elderly persons [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0,20(4):1047-1051.

      [9] Van Exel E, Gussekloo J, de Craen AJ, et al. Inflammation and stroke: the Leiden 85-Plus Study [J]. Stroke,2002,33(4):1135-1138.

    ↑上一篇:震颤麻痹综合征合并病毒性脑炎1例
    ↓下一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1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