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58例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7  浏览次数:936次

    作者:杨金华,李文献,赵天增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河南 南阳 473058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淋巴结 转移

      0引言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直接影响肺癌的分期和预后,也是术后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 我院200412/200612对58例肺癌患者施行了根治性肺切除及同侧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术,结合其术后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作相关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8(男49,女9)例,年龄32~71岁. 中央型肺癌34例,周围型肺癌24例. 其中全肺切除7例,肺叶切除(包括双叶或支气管成型术)51例. 病理类型为:鳞癌40例,腺癌9例,小细胞肺癌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 手术中依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1]作为廓清标准,右侧肿瘤廓清右1, 2, 3, 4, 7, 8, 9组纵隔淋巴结,左侧肿瘤廓清左3, 4, 5, 6, 7, 8, 9组纵隔淋巴结. 所取淋巴结分别分组、标记、固定,然后石蜡包埋,切片镜下观察. 结果58例肺癌患者中发现36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62.1%. 其中共廓清纵隔淋巴结321组,平均每例清除5.5组;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92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2.7%,58例肺癌所廓清淋巴结分布及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N2)见表1. 表158例肺癌所廓清淋巴结及病理证实的N2淋巴结分布(略)

      肺上叶肿瘤廓清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6.8%(50/136),按Watanabe分类[2],将1~6组纵隔淋巴结划分为上纵隔淋巴结,7~9组纵隔淋巴结划分为下纵隔淋巴结,则其上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7.6%(39/82),下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0.4%(11/54);肺下(中)叶肿瘤廓清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2.7%(42/185),其上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9.5%(22/113),下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7.8%(20/72),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上叶肺癌38.9%(7/18)、下(中)叶肺癌54.2%(13/24).

      2讨论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并与其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及长期生存率. 周志明等[3]报道一组128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淋巴结转移率为52.3%,本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62.1%,与之相似,差异可能与肺癌肿瘤大小以及组织学类型不同有关.

      肺癌手术纵隔淋巴结的广泛廓清可以增加手术彻底性,减少术后复发,本组共廓清纵隔淋巴结321组,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92组,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2.7%.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淋巴引流方向有一定关系[4],上叶肺癌一般扩散到同侧肺门淋巴结、上纵隔淋巴结及隆突下淋巴结;下(中)叶肺癌转移到肺门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及隆突下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是上下纵隔淋巴交汇之处,上叶肺癌累及肺门或上纵隔淋巴结,可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从而引起下纵隔N2,下(中)叶肺癌同样可导致上纵隔N2. 本组病例上叶肺癌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47.6%. 引起下纵隔N2为20.4%,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8.9%;下(中)叶肺癌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27.8%,其上纵隔N2为19.5%,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达到54.2%,与文献[5]报道相类似. 因此,在施行肺癌根治切除术时,肺叶或全肺切除同时应加同侧肺内和纵隔淋巴结的广泛廓清,特别是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的广泛清除,手术的根治性主要取决于是否淋巴结廓清及廓清的范围.

      肺癌手术纵隔淋巴结的广泛廓清可使分期更准确,治疗更有效. 术中经手摸及术前CT检查都不能准确的确定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因此在目前对纵隔淋巴结转移不能充分认识时,只有经术中系统廓清纵隔淋巴结,并分别分组、标记、固定、镜检,才能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TNM分期,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Naruk e T, Suematu K, Ishikawa S. Lymphn odem appinga ndcur abilitya tv ariousle velso fm etastasisin r esectedl ungc ancer[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78,76:832-839.

      [2]Watanabe Y, Shimizu J, Tsubota M, et al. M ediastinalsp read of m etastasisl ymphn odesin b ronchogenicc arcinoma.Mediastinalno dalm etastasisin l ungc ancer[J].Chest,1990,97(5):10-59.

      [3]周志明,赵铮铮,刘永欣,等. 128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淋巴结转移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01,4(2):146-147.

      [4]刘牧之. 人体淋巴系统解剖图谱[M].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2:82-89.

      [5]李玉,李厚文,胡永校,等.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1):10-12.

    ↑上一篇:EGCG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内皮素表达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