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前列腺液16s rDNA检测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09-10-19  浏览次数:676次

    作者:任黎刚,肖家全,吕火祥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1. 泌尿外科;2. 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16s rDNA检测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标准的Ⅱ型前列腺炎和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7例。常规前列腺液镜检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并对前列腺液中的16s rDNA进行PCR检测,治疗全部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为疗效指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Ⅱ、ⅢA和ⅢB型前列腺炎16s rDNA阳性率分别为100%(11/11)、62.5%(20/32)、66.7%(16/24)。Ⅱ型前列腺炎治疗显效率100%;在Ⅲ型前列腺炎中,ⅢA、ⅢB组无差异,而16s rDNA阳性组治疗总显效率(80.0%)明显高于16s rDNA阴性组(52.4%)(P<0.05)。结论 前列腺液16s rDNA表达与前列腺炎的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Ⅲ型前列腺炎选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并对前列腺炎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16s rDN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慢性前列腺炎具有发病缓慢,病因病理复杂,症状表现多样化,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等特点。尤其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Ⅲ型前列腺炎),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为探讨16s rDNA检测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中的症状评分≥10分,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为标准。本组共有67例符合条件,其中Ⅱ型11例,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6个月-3年;ⅢA型32例,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2.0岁,病程3个月-5年;ⅢB型24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2.2岁,病程3个月-8年。

        1.2  病原学检测  在无菌条件下取尿道分泌物拭子和前列腺按摩液,并送细菌培养、支原体培养和快速胶体金法衣原体检测。部分前列腺液作常规涂片和培养,余行PCR检测。PCR扩增细菌16s rDNA试剂盒购自Takara宝生物(大连)有限公司,PCR具体操作如下:取前列腺液50μL,用热裂解法提取样本中的细菌DNA(提取试剂由无锡市克隆技术研究所提供),于20μL TE中。取此TE液5μL为16s rDNA扩增模板。取PCR反应混合液25μL,正向引物0.5μL,反向引物0.5μL,加16s rDNA水至45μL,加入模板DNA 5μL使最终反应体系为50μL,同时做阴性、阳性对照。在PE 9700扩增仪(美国ABI公司)扩增,扩增条件:94℃ 5min;94℃ 1min,55℃ 1min,72℃ 1.5min,循环30次;72℃延伸5min。扩增产物于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500bp处与阳性对照同时出现条带的样本为阳性。

        1.3  治疗  67例依据药物敏感试验采取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或者经验性治疗,抗生素选择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或四环素类中的一种,所有病例均采用抗生素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期间辅以植物类药物舍尼通片、热淋清胶囊、前列回春胶囊或龙金通淋胶囊等治疗。

        1.4  疗效评价  以CPSI为参考,43分为满分;轻度:1-14分,中度:15-29分,重度:30-43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评价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疗效判断标准分为4级:治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显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89%;有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59%;无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0%。以治愈和显效病例计算总显效率,以治愈、显效和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NIHCPSI评分;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病原学结果  在11例Ⅱ型前列腺炎中,致病菌病原谱如下:溶血性葡萄球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耳葡萄球菌1株,粪肠球菌1株,阴道加德纳菌1株,大肠埃希菌1株,肺炎链球菌1株。其中混合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1例;溶血性葡萄球菌和耳葡萄球菌1例。ⅢA型前列腺炎中,解脲支原体14株,其中1例伴人型支原体感染,感染率达到43.8%(14/32)。ⅢB型前列腺炎中,解脲支原体10株,感染率达到41.7%(10/24)。

        2.2  16s rDNA PCR检测结果  Ⅱ型前列腺炎的11例均阳性(100%)。ⅢA型,62.5%(20/32);ⅢB型,66.7%(16/24),两组Ⅲ型前列腺炎16s rDNA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疗效  各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表1)。Ⅱ型、ⅢA型和ⅢB型前列腺炎总显效率分别为100%、68.8%、70.8%,有效率分别为100%、93.8%和95.8%。Ⅱ型前列腺炎与Ⅲ型前列腺炎比较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Ⅲ型两亚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2)。

        Ⅲ型16s rDNA阳性组的总体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0.0%、97.1%;阴性组为52.4%、90.5%。阳性组的总显效率优于阴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3)。  表1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 表2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疗效表3  Ⅲ型前列腺液16s rDNA检测结果与抗生素治疗疗效 与阳性组比较,*P<0.05,△P>0.05

        3  讨    论

        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差的原因复杂,不仅因为致病菌复杂和难以确认,而且因为神经性、内分泌性、心理性因素均参与盆腔疼痛的发生[2]。更多人认为前列腺炎是一种细菌或感染性疾病。对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已成为公认,但对于Ⅲ型前列腺炎中哪些患者应用抗生素有效尚无法预测,如何筛选出这部分病例对于临床意义重大。由于细菌培养鉴定的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微生物无法甄别出来,而16s rDNA检测具有全面、快速等优越性,可以获得以往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病原微生物信息。有报道,前列腺液16s rDNA检测可替代前列腺组织用于病原学分析[3],因此我们对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16s rDNA进行了检测。

        16s rDNA检测阳性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提示现症感染;第二揭示曾经有病原体侵入前列腺内,感染之后的细菌残骸持续存在导致了临床症状。本组研究中分析了前列腺液16s rDNA检测结果与疗效的关系,发现阳性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阴性组。阳性者提示可能有潜在的病原学病因,抗生素为主的治疗就更有了针对性,疗效也就更好。16s rDNA阴性也就意味着未能发现前列腺标本中致病微生物的痕迹,提示感染性因素的缺乏,所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无论在ⅢA组还是ⅢB组中均得到类似的结果,ⅢA和ⅢB不仅在疗效上没有差别,而且在16s rDNA检测阳性率上也没有不同。这种前列腺炎类型的不同并未预示疗效差异,反映了目前NIH分类存在不足。本组中的CP/CPPS人群有较高的支原体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提示与前列腺炎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我们经过严格的纳入标准、规范的取材及仔细的NIHCPSI评分,并结合16s rDNA分析得到总显效率在16s rDNA 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但未能揭示总有效率的组间差异。这可能由于疗效评价中易有多种因素干扰,较之有效率指标,显效率更多地排除了其他的因素对治疗的干扰,因而我们推荐显效率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为了得到更为详尽的结论,下一步需要更多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本组揭示了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疗效与前列腺液16s rDNA结果相关联,16s rDNA是一种治疗反应有效的预测因素。

        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细菌所致的慢性前列腺炎由于多种因素归入了Ⅲ型前列腺炎[4]。已经发现厌氧菌也是前列腺炎重要的病原体之一[5],厌氧菌培养却并非分型的依据。还有支原体、衣原体及病毒相关的前列腺炎该属于哪一类前列腺炎争议也颇大。临床实践迫使NIH分类标准需要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前列腺液中16s rDNA存在提示了潜在致病微生物的证据,也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分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指标。

    【参考文献】[1]李昕,李宁忱,丁强,等.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 12(3):234239.

    [2]Nickel JC, Berger R, Pontari M. Changing paradigms for chronic pelvic pain: a report from the chronic pelvic pain/chronic prostatitis scientific workshop [J]. Rev Urol, 2006, 8(1):2835.

    [3]庞自力,石理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的细菌16s rRNA 基因的检测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2):98100.

    [4]Skerk V, Krhen I, Schonwald S, et al. The role of unusual pathogens in prostatitis syndrome [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4, 24(Suppl 1):5356.

    [5]刘元晓,董德欣,莫成锦.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厌氧菌的检测及分析 [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2, 7(3):166.

    ↑上一篇: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治疗(附33例报告)
    ↓下一篇:一次全封闭的膀胱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一项新技术首席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