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腰骶椎隐裂并膀胱功能障碍3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517次

      作者:闵立贵,阿不都热合曼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男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腰骶椎隐裂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38例腰骶椎隐裂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38例中12例遗尿患儿给予口服普鲁本辛和电针治疗,8例症状减轻(有效率67%);12例尿频、尿急患者,经口服舍尼亭、泌尿灵和电针治疗,症状缓解(有效率100%);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者,2例行脊髓神经黏连松解术排尿困难改善,2例膀胱造瘘,2例终身自我清洁导尿。结论 腰骶椎隐裂可引起遗尿、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等膀胱功能障碍,通过药物、电针或手术治疗可减轻症状。

      【关键词】 腰骶椎隐裂,膀胱功能障碍,诊断,治疗

      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腰骶椎隐裂并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38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7-38岁。维吾尔族17例,汉族11例,哈族6例,回族4例。病程3-12年。主要临床表现:夜间遗尿12例(年龄7-12岁);尿频、尿急12例,其中7例诊断为无菌性前列腺炎,5例诊断为女性尿道综合征。24例患者腰骶椎X片显示有骶椎隐裂,22例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18mL/s,2例Qmax<15mL/s。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者10例,腰骶椎X光正位片示腰骶椎隐裂,其中6例腰骶椎管磁共振扫描(MRI)检查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髓脊膜膨出4例,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神经性膀胱。其中低顺应性膀胱6例,逼尿肌收缩无力4例,Qmax<10mL/s,残余尿(RUV)420-760mL。4例因其他疾病拍腰骶片发现骶椎隐裂,追问病史无排尿异常。腰骶部皮肤检查,1例有胎迹,1例有一撮毛,均有TCS;腰骶椎X光正位片示腰骶中线消失,两侧椎板分离。隐裂发生在L5与S1 6例,S1 14例,S1-S2 7例,S1-S3 7例,S1-S4 4例。B超和ZVU检查:4例双肾输尿管扩张积水。骶神经反射检查:8例马鞍区反应迟钝,6例肛门括约肌紧张度减低,3例双下肢无力。

      2 结 果

      12例遗尿患儿,睡前口服颠茄及普鲁本辛。疗效差的患儿行电针治疗。随访3-5年,遗尿减轻8例,有效率67%,无效4例。

      本组7例男性和5例女性患者因尿频、尿急,曾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或尿道综合征的给予舍尼亭、泌尿灵或电针治疗,1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100%。6例TCS患者,其中2例在外院行脊髓神经黏连松解及内外终丝切断术,术后排尿困难有改善,Qmax>12mL/s,RUV<160mL。4例骶椎隐裂伴脊髓脊膜膨出的TCS患者,膀胱收缩无力伴双肾、双输尿管积水,2例行膀胱造瘘术,2例自我清洁导尿。

      3 讨 论

      膀胱排尿中枢位于骶髓2、3、4节段,排尿反射由2、3、4骶神经完成。任何出现在腰骶椎管、脊髓圆锥尤其是骶髓2、3、4节段及其神经根的椎管内节段的病变,均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常见为先天发育异常的骶椎隐裂伴有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等TCS,形成低位脊髓。早期无症状,以后随人体生长致脊髓圆锥受慢性进行性牵拉,引起圆椎缺血,神经元损伤。因首先对骶下段脊髓牵拉,使排尿中枢损伤,出现遗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尿失禁、输尿管扩张积水并发肾功不全等神经原性膀胱[1]。此外,常伴有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以致瘫痪。本组4例18-22岁的患者,早期均表现为遗尿,治疗数年无效,逐渐出现排尿困难,腰骶椎拍片发现骶椎隐裂,腰骶椎管MRI检查发现为TCS。其中2例TCS患者在外院作脊髓神经黏连松解及终丝切断术,术后排尿困难缓解。对遗尿伴进行性加重的排尿困难的青少年,在排除其他先天性疾病后,应进行腰骶椎拍片、下尿路动力学检查、腰骶椎管MRI检查。当MRI检查未发现解剖异常,而尿动力学检查又提示下运动神经元性膀胱者,可进行双下肢颈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即检查从内踝部胫后神经至对侧顶后皮层的深感觉通路。当通路有病变时,可早期查出传导损害。本病的治疗很困难,基本原则是对TCS依据病因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如对脊髓受牵拉造成神经元损伤者行神经黏连松解,内外终丝切断或脂肪瘤切除;对脊髓脊膜膨出行修补术等。对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骶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2]。对高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患者可行间歇性清洁导尿或膀胱造瘘。

      【参考文献】

      [1]蒋寿宁,瞿创宁,姜观富,等. 腰骶椎管病变导致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及治疗(附30例报告)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0, 21:482484.

      [2]谢克基,廖利民,杨勇,等. 骶神经调节治疗隐性骶椎裂排尿功能障碍的探讨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 16:508510.

    ↑上一篇:非那雄胺在再次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腰部穴位指压法治疗肾绞痛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