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不同剂量阿呋唑嗪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1-12-06  浏览次数:604次

      作者:袁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呋唑嗪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不应用阿呋唑嗪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均联合使用阿呋唑嗪,每次2.5 mg,1、2、3组的用量分别为1次/d、2次/d、3次/d。分别记录各例患者结石排出时间、全部排出率、发生肾绞痛情况、临床应用哌替啶止痛治疗情况。结果 3组研究组完全排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止痛剂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患者的完全排石率明显低于研究2、3组,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止痛剂使用量均明显高于研究2、3组(P<0.05)。研究3组患者的完全排石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排石时间和止痛剂使用量明显少于研究2组(P<0.05),但肾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阿呋唑嗪3次/d,2.5 mg/次在临床可以达到更好的排石效果。

      【关键词】 呵呋唑嗪;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据统计世界发病率达4%~15%,且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1]。输尿管从生理结构角度讲,内径具有由上自下由粗渐细的特征,因而下路结石较为多见,尤其是在输尿管下1/3的位置。阿呋唑嗪被应用于临床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但对于其剂量的应用报道不一。本组研究主要通过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阿呋唑嗪治疗的输尿管下路结石患者89例进行临床研究,以探讨不同剂量用药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中,男76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6±6)岁,均经超声、血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病变为单侧,结石直径4~10 mm,平均(7.1±1.8)mm;女13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4±9)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腹疼痛、血尿,临床触诊患者输尿管下段走行区有明显压痛感。89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4组,研究1组、2组、3组,每组22例,对照组23例。4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有双侧结石者;(2)有排尿障碍类疾病;(3)低血压;(4)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或肾积水;(5)有结石外科治疗史;(6)对α受体类药物过敏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7)妊娠或产后1年内女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进行解痉、抗感染、排石、止痛等,嘱患者多饮水。对照组患者不应用阿呋唑嗪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均联合使用阿呋唑嗪,2.5 mg/次,1、2、3组的用量分别为1次/d、2次/d、3次/d。分别记录各例患者结石排出时间、全部排出率、发生肾绞痛情况、临床应用哌替啶止痛治疗情况。以每位患者临床检查结石全部排出、或经会诊需改为手术治疗为记录和研究结束点。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分析方法包括单因素方差法和两两比较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的完全排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止痛剂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的完全排石率明显低于研究2、3组,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止痛剂使用量均明显高于研究2、3组(P<0.05)。研究3组的完全排石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排石时间和止痛剂使用量明显少于研究2组(P<0.05),但肾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排石情况和肾绞痛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结石通过堵塞妨碍被堵塞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治疗中以消除梗阻为首要目的,以促进病变部位的重新畅通。输尿管下段由于本身存在着较为狭窄的生理特征,更易发生结石,解除结石梗阻,不仅有助于畅通输尿管,对于肾功能的维护也具有着重要意义[2]。临床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报道较多,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当然,如果能够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有效排出结石,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最佳的保护。有临床实践表明直径在10 mm以下的输尿管下段结石保守排石率最高可达57%[4,5],因此在本组研究中笔者选择了4~10 mm结石直径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了保守治疗的手段,对于探讨阿呋唑嗪的使用剂量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研究表示,输尿管结石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对自主神经产生刺激作用,致使输尿管平滑肌发生痉挛,从而结石的排出受阻[6]。但α受体阻滞剂有助于缓解平滑肌痉挛问题,促进输尿管内的结石有效排出。因此,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用阿呋唑嗪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阻塞,促进结石快速排出,加快病情好转,改善临床不良症状[7,8]。本研究表示,使用阿呋唑嗪的研究组患者完全排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止痛剂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阿呋唑嗪的临床作用。

      本研究进行一步探讨了如何选择阿呋唑嗪的剂量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每次2.5 mg,2次/d或3次/d在4组中显示出最优良的比较结果。2次/d使用阿呋唑嗪治疗除在肾绞痛发生率方面与3次/d组无差异,其余各指标均略差于后者,因而可以认为,联合使用阿呋唑嗪3次/d,2.5 mg/次在临床可以达到更好的排石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俊,潘细牙.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应用价值.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40.

      2 侯永利.2种盐酸阿呋唑嗪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国药房,1322-1324.

      3 林初军.阿呋唑嗪缓释制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8-10.

      4 Sowter SJ,Tolley DA.The management of ureteric colic.Curr Opin Urol,2006,16:71-78.

      5 徐慧.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绞痛66例临床疗效观察.医学信息,2010,23:119.

      6 高洪波,任家庚.输尿管下段结石不伴肾积水时的超声诊断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68.

      7 胡玉萍,袁建平,张舸洋,等.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0,31:5310-5312.

      8 颜自兵.坦索罗辛和普鲁苯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疗效比较.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24.

    ↑上一篇: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镍钛合金尿道支架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失败原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