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Ⅲ型前列腺炎63例

    发表时间:2012-04-11  浏览次数:809次

      作者:王福宽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天津 301700

      【关键词】 Ⅲ型前列腺炎 血府逐瘀汤 中医药疗法

      2007年11月—2009年3月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Ⅲ型前列腺炎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3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患者,年龄18~55岁,平均32.4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3.8年;已婚41例,未婚22例。6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会阴、阴囊部位不适或坠胀感,尿频、尿急、尿道刺痒、排尿不尽、尿后滴白,并有性欲减退、遗精、早泄等症状。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1]及美国NIH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尿频、尿痛及尿分叉,会阴及耻骨上区疼痛不适,腰骶部酸胀,精索及睾丸疼痛,头晕失眠及性功能障碍。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正常、肿大或缩小,稍硬有轻度压痛。镜检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0~++)。膀胱充盈后经腹前列腺B超显示:前列腺回声不均匀,包膜不规则或有灶性钙化斑。尿道拭子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阴性者。

      1.3 排除标准

      急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尿道狭窄、输卵管结石、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方:当归15g,生地、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牛膝各10g,桔梗6g,枳壳10g,柴胡、甘草各6g。随症加减:肾虚者,加山茱萸、益智仁各10g;热甚者,加黄柏、知母各10g;气虚者加党参10g,黄芪15g;瘀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10g;尿频、尿急者加乌药、益智仁各10g;性欲减退、遗精者加桑螵蛸、覆盆子、淫羊藿、锁阳各10g。1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品。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后第2周、第4周进行EPS(前列腺液)检查。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特异性)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相关内容拟定。①临床治愈: EPS常规WBC<10/HP,前列腺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②显效: EPS常规WBC明显减少,但WBC>10/HP,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明显改善;③有效: EPS常规WBC有所减少,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所改善;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EPS常规WBC无变化或加重。

      3.2 结 果

      63例中,临床治愈34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3%。

      4 讨 论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白浊”、“精浊”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肾元亏虚、膀胱湿热和瘀血阻络。肾元亏虚,气化不利,导致尿频,尿不尽;湿热、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出现尿痛、尿道灼热;肾虚不能约束精室,精液下流,湿热煎熬尿液,二者相合。可见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虽然复杂,但在病理方面却有其共同特点,即多种病因均可导致前列腺腺管、腺泡及间质充血水肿,腺管阻塞。而临床症见下腰、少腹、会阴等部位固定不移的疼痛,尿频、尿痛,舌质紫暗等,均提示该病应属中医血瘀证范畴。因此,根据“血实宜决之”的治疗原则,应用活血化瘀之品,能改善前列腺腺管、腺泡微循环,有助于腺液排泄。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3辑.1997.52.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32例
    ↓下一篇:前列安通联合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