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1例

    发表时间:2011-08-05  浏览次数:505次

      作者:温茂林,肖风华,肖琴华,李广生  作者单位: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关键词】 综合征,脑病,磁共振成像

      1临床资料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患者11(男4,女7)例,年龄24~73岁. 其中高血压脑病5例,子痫3例,肾病综合征1例,狼疮肾炎1例,肺癌化疗1例. 均急性起病,主要症状:头痛10例;意识障碍8例;癫痫发作5例,其中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精神异常2例;恶心、呕吐5例;出现视觉障碍5例;共济失调2例;偏瘫1例. 体征:血压升高9例,颈抵抗2例,Babinski征(+)4例. 头颅CT4例显示大脑半球以白质为主的大片对称性低密度病灶(图1A). 11例头颅MRI检查(常规T1WI,T2WI,T2flair及DWI成像方式)显示T1WI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灶,T2WI为高信号病灶(图1B),T2flair为明显高信号(图1C),DWI为等低信号. 病灶均呈对称性分布,以皮层下白质为主,但皮质亦见受累,本组病例中皮质受累者有4例. 其中累及顶叶11例,额叶7例,枕叶10例,颞叶4例,双侧小脑1例. 并有3例曾行MRV检查,排除静脉窦血栓形成. 本组病例经8~36(平均16)d 治疗复查头颅CT或MRI,显示原病灶完全消失. 本组病例经诊断后,立即予以病因治疗、原发病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如降低血压、止痉、脱水降颅压、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和化疗药、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都基本恢复,影像学复查也示原病灶完全消失.

      A:头颅CT显示大脑半球以白质为主的大片对称性低密度病灶;B:横轴面T2WI 显示额叶、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高信号;C:冠状面T2flair 显示顶枕颞区皮层及皮层下、小脑半球的高信号.

      2讨论

      RPLS 1996年由Hinchey等[1]首次提出,其常见病因有高血压脑病、子痫、肾脏疾病、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 本组均属常见病因,其中5例高血压脑病,3例子痫,2例肾脏疾病,1例肺癌化疗患者. 另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病因也相继报道,如何杰金病,AID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但Yong等[2]认为,其他病因如细胞毒性药物应用以及一些结缔组织疾病发生RPLS,与脑血管内皮细胞机能异常关系密切,而与血压无关. 另外血液的高凝状态也被报道是发生RPLS的发病机制[3].

      RPLS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可逆性的广泛性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改变. 头颅CT显示大脑半球以白质为主的大片对称性低密度病灶.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MRI的DWI成像方式,可直观地区分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毒性水肿,帮助RPLS与一些细胞毒性损害疾病相鉴别[4],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Hinchey等[1]描述RPLS为大脑后部对称性白质损害,但本组病例反映出RPLS除后部白质病变外,还表现出大脑广泛皮层及小脑受累,如额顶颞枕区及小脑均可受累. 可见该综合征并不只累及大脑后部白质,也常累及额叶、基底节区、脑干、小脑以及皮层.

      RPLS的临床表现以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症状、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为主要特征. 本组病例中除以上特征性表现外,还可表现一侧肢体轻偏瘫、共济失调以及病理征的症状和体征. RPLS的诊断主要以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特点为依据,并结合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和神经影像学病灶的消失或恢复,一般可明确诊断. 但需注意与一些疾病相鉴别,如MELAS,脑梗死,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脱髓鞘病,脑炎等.

      RPLS的尽早有效治疗对RPLS的可逆性转归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该综合征早期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可能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导致永久性的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所以RPLS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其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降低血压、止痉、脱水降颅压、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和化疗药、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

      【参考文献】

      [1]Hinchey J, Chaves C, Appignani B. A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thy syndrom [J]. N Engl J Med, 1996,334:490-500.

      [2]Yong PF, Hamour SM, Burns A.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in a patient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overlap syndrome[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3,18: 2660-2662.

      [3]Yuichiro Y, Kazuomi K, Takashi F,et al. A case of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caused by transient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duced by infection[J]. Hypertens Res, 2005, 28:619-623.

      [4]Ahn KJ, You WJ, Jeong SL, et al. A typical manifestations of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thy syndrome:findings on diffusion imaging and ADC mapping[J]. Neuroradiology, 2004,46:978-983.

    ↑上一篇:2009年我院抗抑郁药的使用分析
    ↓下一篇:老年人血管性痴呆41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