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改良克氏针加PDS缝线治疗锁骨骨折

    发表时间:2010-04-21  浏览次数:579次

      作者:陈卫刚,文军,马川,钟朝林,赵茂   (叙永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叙永 646400)

      摘要: 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加PDS缝线治疗锁骨骨折62例,本文探讨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

      关键词: 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

      我科于1996年4月~2004年2月收治锁骨骨折62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加PDS缝线治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50例,女性12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6岁。新鲜骨折47例,陈旧性骨折15例;其中粉碎性骨折44例,长斜形骨折10例,横形骨折8例。

      2 手术方法

      麻醉选用颈丛麻醉。切口以骨折部为中心沿锁骨作切口,显露骨折端,先试行复位,再以2.5mm或3.0mm克氏针沿骨折远端髓腔钻入,从肩锁关节穿出,扩通髓腔后再退出,然后顺行或逆行打入2.5mm克氏针。针尾留在肩峰端20例:先将克氏针顺行钻入远折端髓腔,从肩峰端穿出,整复骨折后再逆行钻入锁骨近折端髓腔;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42例:先将克氏针逆行钻入骨折近端髓腔,自胸锁关节端穿出,整复骨折后再顺行钻入远折端髓腔,针尾弯曲剪掉多余部分后留于皮下。冲洗伤口,置放引流,逐层缝合。粉碎性骨折碎骨块,术中不剥离其骨膜,骨折主干复位后,以PDS可吸收线捆绑于骨干上,骨碎块不必追求解剖复位,只要镶拢即可;长斜形骨折,在复位后以持骨钳夹持住,再钻入克氏针,以PDS线捆绑。术后以前臂吊带托住前臂。早期行肌肉收缩功能锻炼,2周后逐渐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3 结果

      经15个月以上的随访,针尾留在肩峰端的20例中,术后1个月左右4例出现退针,骨折部成角畸形,再次以重建钢板手术治疗,退针率20%。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的42例中,X片示骨折皆解剖复位,1个月后X线片示有少量骨痂生长,3个月后有大量骨痂生长,无退针、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讨论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大量文献报道了多种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其中克氏针内固定是一个重要方法。该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骨折碎块和长斜形骨折以PDS缝线捆绑,尽可能地保留了骨折块的血运,符合“BO”生物学固定原则,其复位效果佳,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后取针方便,疗效满意[1]。PDS缝线为可吸收缝线,在体内3周开始吸收,逐渐失去机械强度,与钢丝捆扎相比不需2次手术取出。直径2.0mm的克氏针固定已完全能够承受患者上肢重量和日常轻微活动所产生的剪应力,它的抗弯、抗扭和拉伸强度足以抵抗外界正常活动所引起的载荷[2] 。1996~1998年我们采用传统的针尾留在肩峰端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20例中4例出现退针,骨移位致畸形,占同期手术的20%,与文献报道发生率相近[3] 。在分析原因后,以后的病例我们将针尾改留在胸锁关节端,42例均再未发生退针现象。分析其生物力学原理:针尾留在肩峰端,由于克氏针是靠摩擦起轴向定位的,固定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微小的轴向移动[2]。而肩关节的运动会产生分离应力,并且针尾在肩关节端随肩关节一起运动,当克氏针在髓腔内的摩擦力被抵消后,将会出现退针现象。而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胸锁关节为较为固定的关节,几乎无活动度,不易产生分离退针应力;克氏针预弯挂在近端骨皮质上对骨皮质有抓持力起锚固作用,不单纯靠针与髓腔的摩擦力起固定作用,两力相合足以抵消肩关节活动产生的分离应力,并且肩关节的分离应力再大也不至于让骨断端分离超过克氏针保留在远端髓腔的长度,从而保证了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刘国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0例[J].临床骨科杂志,1999,2(1):61.

      [2]连学全.克氏针固定锁骨的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63-164.

      [3]周雪明.钢板螺丝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对比[J].广东医学,2001,22(12):71.

     

    ↑上一篇: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下一篇:骨片钉治疗手部骨折38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