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

    发表时间:2010-11-24  浏览次数:472次

      作者:梁时和,陈革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10例。结果 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满意。所有皮瓣均成活,创面成功修复。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腓肠神经;外科皮瓣;踝关节;修复外科手术

      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很常见,部分病例因损伤严重或治疗不当,导致骨及跟腱外露的创面,修复困难。笔者自2004年3月~2006年6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3~46岁,平均32岁。软组织缺损部位:跟腱区3例,外踝区及足背外侧2例,内踝区3例,足跟区2例。软组织缺损原因:车祸伤7例,重物压砸伤3例,其中合并内踝骨折4例,合并外踝骨折3例。

      1.2 治疗方法 取皮瓣前常规清创创面并固定骨折端。取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与窝中点连线为轴线,皮瓣旋转点为外踝尖上方5~7cm。根据创面设计皮瓣大小及皮瓣蒂长度,一般皮瓣面积较创面大20%。自皮瓣蒂部向近侧沿轴线切开并皮下寻找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保留蒂宽2~3cm切开筋膜并向皮瓣近端游离,切开皮瓣侧方并筋膜下游离,注意缝合筋膜与皮瓣皮肤边缘,防止两者分离,确保腓肠神经位于皮瓣内显露皮瓣近侧腓肠神经,常规放松止血带后阻断该皮瓣近侧血供,一般均见皮瓣血供良好。切断皮瓣近侧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并结扎,形成逆行皮瓣,经明道或皮下隧道倒转到踝关节周围创面,并与创面周围缝合固定,置胶片引流。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植皮。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2 结果

      术后10例皮瓣均存活,所在创面均覆盖。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满意,质地好,无溃疡发生。

      3 讨论

      3.1 皮瓣血供特点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小腿后部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系统通过与周围多个血管网联系,形成纵贯小腿后侧全长的供血轴心。钟世镇等[1]认为在腓肠神经走行中,有两条纵行血管网伴行,一条是腓肠神经旁的节段血管形成的链状吻合网,另一条是神经内营养血管形成吻合网。这些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3.2 皮瓣优缺点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以下优点:①血管蒂长,转移方便,皮瓣大小根据需要选择。笔者所取皮瓣最小为3cm×3cm,最大为15cm×12cm;有报道[2]皮瓣最大可取20cm×16cm。②手术操作简单,皮瓣中有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两个明显标志,中轴线容易把握。③血供丰富,创伤小。该皮瓣不牺牲小腿知名动脉,不需要吻合血管,成活率高。既往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选择带蒂的足背皮瓣或小腿内侧皮瓣,需牺牲小腿一条知名动脉,创伤大,一旦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其中之一损伤即不能应用;应用游离皮瓣需要难度较高的吻合血管技术,且有血管危象致皮瓣坏死的可能;应用交腿皮瓣患者要忍受双下肢相对固定3周左右的痛苦。皮瓣的主要缺点是腓肠神经切断后足跟外侧麻木,感觉障碍数月后才有不同程度恢复;牺牲一条主要回流静脉(小隐静脉);皮瓣修复足创面不能超过足中部[3]。

      3.3 操作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皮瓣血供,蒂部一定要保留2~3cm宽的筋膜;②旋转点处不能损伤动脉穿支,否则致手术失败;③不能使筋膜与皮瓣皮肤分离;④要求创面彻底清创及术后引流通畅,防止皮瓣感染坏死。

      【参考文献】

      [1] 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等.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2,22(1):37.

      [2] 蔡锦方,丁自海,陈中伟. 显微足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8-352.

      [3] 许杨滨,刘均墀,劳镇国,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临床运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30-31.

    ↑上一篇:Ponseti手法矫正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下一篇: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染色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