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微创钻孔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

    发表时间:2010-12-24  浏览次数:444次

      作者:施利华 袁永健 杨文龙 闵继康 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微创钻孔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其早期治疗尚无特效方案。约80%未经治疗的股骨头坏死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1]。作者总结自2002年以来采用微创钻孔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并随访到的股骨头坏死25例(28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28髋),其中男16例(18髋),女9例(10髋);年龄19~48岁,平均37.2岁;病程3周~2年。临床表现为患髋疼痛,典型症状是患侧腹股沟处深在性刺痛,可放射至膝或臀部,跑步和行走过多时加重,休息后明显减轻。致病因素:激素性18髋、特发性4髋、酒精性6髋。按照ARCO分期,I期 16髋、II期 10髋、III期 2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MRI检查确诊。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作硬膜外麻醉后,先用克氏针在C-臂X线机下定位,自股骨粗隆下作长约2.5cm左右的纵形切口,切开皮肤,使用特制的器械依次分离软组织、阔筋膜,钝性分离股外侧肌,切开骨膜并适当暴露股骨粗隆下皮质。在C-臂X线机监视下将导针钻人股骨头内,至股骨头前外侧软骨面下。在粗隆下、外约2 cm,经股骨颈,用直径为lcm的空心钻头沿导针作股骨头减压至软骨下骨,并注意不要穿透关节面,以生理盐水冲洗骨隧道内的骨碎屑后,取同侧髂骨块并剪成细长条状将软骨下骨质填实。冲洗术野后,逐层关闭切口,于阔筋膜下留置负压引流管1条。

      1.3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下肢持续皮牵引2周,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锻炼。术后1个月扶拐下地活动。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或MRI扫描。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前术后X线及MRI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4 结果判定标准

      (1)优:坏死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关节功能优;(2)良:坏死面积缩小,关节功能良好;(3)差:坏死面积增大,关节功能下降, 或X线片可见新月征、股骨头塌陷及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者。

      2 结果

      本组25例患者的患髋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于术后1周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率达100%。术后随访3~37个月,平均20.9个月,疗效保持良好者21例(23髋),其中优19髋、良4髋;术后复发加重的4例(5髋),其中1例(1髋)复发后行髋关节置换术。本组疗效为优的均为I期和II期患者,III期患者治疗后远期效果较差。

      3 讨论

      3.1 股骨头坏死发生塌陷的临床机制

      股骨头坏死被公认为与缺血改变有关,除髓细胞减少、血管减少、脂髓细胞增生外,且伴有骨量减少,表现为骨质疏松和囊变、骨细胞陷窝空虚、骨小梁坏死或细微断裂[2]。在股骨头坏死的病变过程中,除生物学机制外,生物力学因素也不应被忽视。股骨头坏死的骨破坏常发生在生理负荷区。在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期,若股骨头暴露在负重应力下,坏死骨与新生骨之间可产生应力集中,导致骨小梁轻微骨折,不仅影响骨结构的力学性能,还阻断了修复组织的延伸,使软骨下骨的骨折区域与坏死区的负重部位相对应。结构的破坏使松质骨遭受更大的应力,并随着软骨下骨的断裂而塌陷。

      3.2 钻孔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预防或延缓塌陷的机制

      正常股骨头内压平均为18mmHg,而骨坏死达61mmHg,髓芯减压是基于此病理基础设计的治疗股骨头坏死常用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最早由Arlet和Ficat[3]提出,目的是增加坏死区的修复。然而这种修复后来被证明是不完善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股骨头坏死在修复过程中随着血运的重建,破骨和骨吸收的速度常大于新骨的形成,髓芯减压术使本已薄弱的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力进一步减弱,尤其是激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骨质疏松明显,髓芯减压术导致应力集中,引起股骨头塌陷。

      单纯髓芯减压不能预防或纠正股骨头塌陷,反而会加速股骨头的塌陷,因此,出现了各种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如:髓心减压病灶清除+带(或不带)血管蒂骨瓣植入等。但传统的髓芯减压+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操作复杂,且术后需较长时间的固定,无法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钻孔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术由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不需要长时间的固定,可在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患者恢复效果好。

      对于早期、塌陷<2 mm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钻孔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其优点在于髓芯减压可以降低股骨头内过高的压力,改善股骨头的血运;钻孔和植骨在促进坏死股骨头再血管化的同时,也发挥着力学作用,有预防股骨头塌陷的作用。钻孔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术既清除了坏死骨又降低了骨内压,死骨的清除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经过减压,封闭的骨髓腔被打开,骨内压因缺血造成的高压随即缓解,刺激了毛细血管的再生及骨小梁的形成,骨内静脉回流改善,增加血供,股骨头再生的过程也开始,骨内循环得以重建,从而提高股骨头的强度;植骨能有效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愈合和再生,并提供了有效的机械支撑,可防止或延缓股骨头的塌陷,可延迟青壮年患者的人工关节置换的年龄。

      【参考文献】

      1 Ohzono K, Saito M, Takaoka K,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 Bone Joint Surg Br, 1991,73(1):68~72.

      2 邵光湘,杨淮主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2.

      3 Ficat P, Arlet J, Vidal R, et al. Therapeutic results of drill biopsy in primary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100 cases).Rev Rhum Mal Osteoartic, 1971,38(4):269~276.

    ↑上一篇: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治
    ↓下一篇:IL4抑制骨吸收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