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SPECT脑脊液显像诊断复发性脑膜炎致隐匿性脑脊液鼻漏16

    发表时间:2011-08-24  浏览次数:526次

      作者:邵良,孔令华,钱茂华,丁莉,姜建松,尹春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南通

      【摘要】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 脑脊液显像对隐匿性脑脊液鼻漏 (CFR) 的诊断和定位。 方法 采用99mTc-DTPA 对16例隐匿性脑脊液鼻漏病人进行核素脑池显像,同时测定分鼻道棉拭的放射性。 结果 颅底至鼻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影15例,棉拭放射性测定阳性16例;SPECT诊断精确率达93.8%。 结论 SPECT脑脊液显像可灵敏、简便和准确地诊断和定位CFR。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脑脊液鼻漏 诊断 脑膜炎

      1999~2006年间,我们对16例因隐匿性脑脊液鼻漏 (CFR) 致复发性脑膜炎病人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 脑脊液显像结合分鼻道棉拭放射性测定,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4例。化脓性脑膜炎复发次数:2次8例,3次6例,4次2例;间隔时间2~18个月。无明显鼻或耳道脑脊液外溢,排除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及其他可引起复发性脑膜炎的疾病,高度怀疑隐匿性CFR,常规X-线片、CT、MRI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耳鼻喉科医师先在病人双侧上、中、下鼻道分别置放棉拭。按常规腰穿方法于L3,4或L4,5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头连接盛有185~370 MBq (5~10 mCi) 99m锝标记的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注射器,缓慢抽吸脑脊液,稀释显像剂至2.0 ml左右,再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后嘱病人平卧或取头低足高位待检。对脑脊液压力低者可采取升高颅内压的方法,即针尾连一个三通开关,一端接入测压计,一端注入99mTc-DTPA后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同时监测颅内压至正常范围 (>80 mmH2O)。对发际、眉间、鼻尖等标志进行标记,采用γ照相机示踪脑脊液循环路径和吸收过程。于注药后1 h显像,取平卧位,并根据脑脊液外流状态选择头位,对处于静止状态者应在36 h内进行不定时多次头部静态显像。采集条件:矩阵为128 × 128,能峰140 keV,窗宽20%,每帧放射性计数500 K。病人分别于注药后1 h、3 h、6 h、24 h进行头颅前、后及左、右侧位脑池扫描显像。观察示踪剂在脑池内的浓聚显像形态及异常走向,在CFR漏口及漏管部位可出现异常的放射性浓集区;将双侧上、中、下鼻道所置棉拭取出进行放射性测定,如高于对侧本底,即为阳性 (正常鼻黏膜分泌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出现,但其放射性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1/3,应以此作为诊断CFR的临界值),结合两者结果作出隐匿性CFR定性和精准确定漏口位置的定位诊断。

      1.3 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颅外经鼻入路在鼻内镜下行CFR修补术,修补材料包括自体脂肪、肌肉、筋膜及带蒂肌瓣等。

      2 结果

      2.1 SPECT脑脊液显像及鼻道棉拭放射性测定 发现颅底至鼻部有异常走向99mTc-DTPA的浓聚影15例 (灵敏度93.8%),阴性1例。漏口位置:额窦2例 (左、右各1例),筛窦8例 (左5例,右3例),蝶窦4例,蝶筛复合漏1例。鼻道棉拭放射性测定阳性16例 (灵敏度100%)。经手术证实,本组漏口与SPECT脑脊液显像所示漏口完全一致。术后3个月复查,漏口均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再发生脑膜炎。

      2.2 典型病例男,26岁,3年内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4次,无明确头部外伤史,自觉间歇性鼻咽流液下咽史多年。SPECT显像示1 h 时下胸及腰段脑脊液显影清晰,脑池亦开始显像,但显像较淡;3 h 时引流位脑池图像中见左筛窦处一条索状异常放射性浓聚。结合左侧上、中、下鼻道所置棉拭采集到放射性的结果,右侧未见异常,确诊为左侧筛窦脑脊液鼻漏。3 d后手术,术中见漏口位于左侧中鼻甲基底近嗅沟处,与SPECT所示鼻漏部位完全一致。术后随访10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CFR可分为外伤性、医源性、肿瘤性、先天性和自发性,最佳的处理方法仍为手术。为提高手术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术前应尽量作出定位、定性诊断。CFR经典的诊断方法主要根据鼻腔脑脊液外溢和鼻腔分泌物葡萄糖定性、定量分析,但由于鼻黏膜和泪腺分泌物中亦含有葡萄糖,所以假阳性可达50%以上。SPECT脑脊液核素显像诊断CFR的敏感度和漏口定位准确率>90%。正常状态下,通过腰穿将放射性显像剂99mTc-DTPA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后,约1 h放射物到达蛛网膜颈段,此时脊髓腔完整显像,注药1 h后小脑延髓池开始显像,3~6 h各基底池,包括脑桥池、脚间池、交叉池、外侧裂池、胼胝体池及四叠体池相继显像。此时在前位像及后位像均可见三叉影像,在三叉下部为基底池及四叠体池的重叠影像,三叉中央的浓集影为胼胝体池,两侧影像为外侧裂池。正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不能逆流入脑室,侧脑室无放射性聚集征象,到24 h时基底池及三叉影的放射性基本消失,放射性向大脑突面聚集,显示为半圆形头顶。存在CFR时,显像剂随脑脊液流动到达漏口部位外溢漏出,γ照像机图像上颅底至鼻腔区域内脑脊液漏口、漏管部位可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或显像剂异常走向。

      如果显像上未见明确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或未见脑脊液流出,应测定分鼻道棉拭的放射性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对漏口较小、隐匿、漏出液少的隐匿性CFR,多取使颅内压增高的体位 (如头低位),在0.5~4 h时取出棉拭 (必要时可延长至24 h取出),测定放射性。我们体会,结合这一补充方法,CFR定性、定位的敏感性可达100%。

      CFR漏口常位于鼻腔顶前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咽鼓管咽口[1,2],核素扫描时应注意变换体位,以脑脊液从漏口流溢量最多的体位为最佳扫描体位,获取不同体位的图像以利诊断。对核素过敏或有腰穿禁忌证者勿行此术;疑颅高压时应先降低颅内压;颅内感染严重时宜先控制感染;尚需警惕核素的不良反应,扫描24~72 h,部分病例可出现红斑、血痰、低热,症状明显时可按放射病处置。另外,此法亦可用于脑脊液耳漏、脑脊液漏致自发颅低压漏口、手术脊柱外伤致脑脊液漏等的定位诊断。近年来,结合MR脑池造影[3]、鼻内镜等技术,对脑脊液漏的诊断水平正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庆, 罗其中, 江基尧, 等.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与治疗(附53例报告) [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 10(4): 280- 281.

      [2] LOPATIN A S, KAPITANOV D N, POTAPOV A A. Endonasal endoscopic repair of spontaneous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s [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3, 129(8): 859-863.

      [3] 鲜军舫, 王振常, 梁熙虹, 等. MR脑池造影术在诊断脑脊液鼻漏中的价值 [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39(8): 831-835.

    ↑上一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死亡及深昏迷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一篇: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肌力恢复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