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29  浏览次数:536次

      作者:李强  作者单位:255036 山东淄博,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川穹嗪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7~14天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周后治疗组、对照组ESS评分、BI分别为65.31±20.33、60.34±20.72;48.3±29.33、41.3±23.42。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ESS评分,BI分别为81.37±20.56、69.73±20.84;61.78±27.72、54.22±23.92。两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前者P<0.05,后者P<0.01。结论 纤溶酶为治疗脑梗死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关键词】 纤溶酶;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急性期主要治疗方法是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由于一般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药物存在出血等副作用,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选择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纤溶酶和川穹嗪进行治疗,并将疗效进行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诊断标准[1],并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8~83岁,平均59.6岁。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82岁,平均58.6岁。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58.04±19.06,57.56±20.0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用川穹嗪0.3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0.1g,每日1次;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组加用纤溶酶(赛百注射用纤溶酶)200u+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7~14天。

      1.3 临床疗效判断 以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 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 )指数BI。

      2 结果

      2.1 纤溶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ESS评分比较 见表1。表1 纤溶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ESS评分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纤溶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BI比较 见表2。表2 纤溶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BI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 实验室检查 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赛百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高切、低切和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而对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仅见低切和血浆粘度有明显降低(P<0.01)。表3 治疗前后2组实验室指标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荨麻疹,1例便秘,3例头昏、恶心,但程度较轻;对照组2例皮疹。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后在治疗时间窗内(4.5h)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脑血流,为超早期就诊的患者带来功能恢复的可能,但因其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限制(3~6h)以及患者的认识不够,加之出血的风险致使很多医院难以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2]。纤溶酶为第三代蛇毒制剂,是采用单克隆抗体纯化技术从蝮蛇蛇毒中分离提取的天然蛋白酶制剂[3],其药理作用为:(1)通过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进一步扩大或防止血栓形成,且降解纤维蛋白原速度平稳;(2)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使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全血粘度下降、血管阻力下降及血流量增加,微循环得到改善;(3)溶解纤维蛋白原使之连续分解为可溶性的蛋白产物(FDP),这些碎片又有激活内源性纤溶酶,从而加速溶解纤维蛋白原,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4)作用底物专一。由于其特殊的底物特性,不影响凝血因子、补体、血浆蛋白等,故出血倾向小,安全性高[4]。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所改善,这与川穹嗪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关,但川穹嗪本身无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故疗效不及治疗组;治疗组对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影响,其副作用如荨麻疹、便秘、头昏、恶心等在停药或适当处理后即可消失。说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 Hacke W,Kaste M,Bluhmki E,et al.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3 to 4.5 hour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N Engl J Med,2008,359:1317.

      3 贾东辉.纤溶酶及其临床应用.医药世界,2004,6:53-55.

      4 王振才,姜超玲,杨淑珍,等.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凝状态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9:514-515,

    ↑上一篇:头晕或眩晕患者后循环病变的TCD病变分析
    ↓下一篇:运动疗法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