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112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6  浏览次数:570次

      作者:孙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12例HIC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CT显示血肿的大小、形态、部位,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并配合血肿液化剂治疗。结果:本组112例患者中,103例治愈出院;死亡9例,病死率8.04%。10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57例患者生活自理,12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无植物生存。结论:采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临床疗效显著,死亡率低,致残率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老年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很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男性略高于女性,多半发生在55岁以上,是当前危及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HIC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002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采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HICH 11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2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采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12例老年HICH患者,均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其中男61例,女51例;年龄47~79岁,平均(64.65±9.32)岁。大多数患者都为突然发病,以头痛、失语、偏瘫、尿失禁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患者脑部出血量为20~100 ml,平均(62.37±11.46)ml。脑部出血的部位:52例为右侧基底节区、27例为左侧基底节区、6例为双侧基底节区出血、4例为右小脑出血、23例为左、右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发病到手术时间2~72 h,平均6.4 h;大多数为发病后6 h内,占全部例数的81.25%(91/112)。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89例,偏瘫56例,一侧瞳孔散大34例。全部病例行CT或MRI确诊和定位。

      1.2 方法:根据CT扫描结果,定位出血肿中心的头皮部位标志,然后根据血肿最大的层面,计算出该水平层面矢状面血肿中心距前额或后枕的距离,在头皮上标出定位标志,再测出血肿中心距头皮标志冠状面距离,即为所需选择的YL-21型穿刺针的适宜长度。选取头颅穿刺标志点时注意避开颅内重要功能区、多血管区或静脉窦区。常规消毒铺巾后,在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2 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长度为45~65 mm的YL-1型一次性血肿粉碎判针及手提式电钻,在电钻带动下将YL-21型穿刺针钻入颅内,穿通颅骨后取下电钻,更替钻芯用手将钝头穿刺针缓慢推入血肿中心,扭开针芯换接帽盖并扭紧针顶帽盖,通过针体三通侧管接管后抽吸血肿,如果能够抽出暗红色陈旧性血液则证实已进入血肿腔,通过穿刺针抽出适量瘀血,以不超过所计算的血肿量的50%为宜, 然后换接上针形血肿粉碎器,用冲洗液(24℃生理盐水100 ml+肝素12 500 U)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冲洗液稍清亮后,于血肿内注入血肿液化剂(尿激酶3万U+透明质酸酶1 500 U +肝素12 500 U,用生理盐水配制成3 ml);然后夹管3~5 h开放引流,每天根据血肿量大小冲洗1~2次,保留引流3~7 d。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同时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血压管理,防止继发性脑水肿,防治感染、水电解质失衡以及应激性溃疡,适时采用鼻饲营养,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及肌力变化,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复查CT观察颅内血肿的大小和密度变化。

      1.3 结果:本组112例患者中,103例治愈出院;死亡9例,病死率8.04%。10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57例患者生活自理,12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无植物生存。

      2 讨论

      HICH是导致世界人口三大死亡疾患之一,其发病急、病情重,所致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血块压迫中枢神经,生存者也大多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果患者出血量小(壳核<30 ml)则可行内科保守治疗,但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常较差[1];而传统的开颅手术术前准备和手术所需时间长,手术对脑组织破坏较大,并且术中气管插管麻醉可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其手术适应证窄。对于年老体弱的HICH患者,因常合并有心脏病、肺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肾功能不全等,很难耐受开颅手术。

      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创手术的改进,外科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穿刺吸除血肿具有创伤小、操作方法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已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2]。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HICH的理论基础是:①HICH大部分是一次性出血,而不是少量持续渗血,当血肿形成后出血已大致自行停止,不必手术时特意止血。②临床实践证明,即使开颅手术也无需彻底清除血肿,因为当出血量不多时,穿刺首次如果能吸除血肿的60%~70%,即可使颅内压得到一定的缓解,剩余部分血肿可分次解除,以免造成颅内压波动过大,中线复位过快而出现意外,因此穿刺吸除血肿是可行的。③高血压脑内血肿作为占位性病变有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多年老体衰,多合并有手术禁忌证,并且又具有自发性、可发性以及易再出血等特点,因此其应该为准外科疾病,适宜锥颅穿刺。④利用CT导向或立体定向技术能准确区分血肿与周围脑组织的边界,可将穿刺针或吸引管准确置入血肿中心部位,在抽吸血肿时能防止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术中抽吸压力可按照血肿性状掌握,以确保安全。⑤计算吸出总量,对剩余血肿可注入尿激酶、透明质酸酶、肝素等进行溶解,以利引流排出;术后及时复查CT观察颅内血肿的大小和密度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上特点均显示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此种手术方法的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而没被破坏的神经恢复其功能,防止和减轻出血后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

      因此,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为颅内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手术所需时间短,使用的器械小、创伤小,伤口愈合快,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3]。

      【参考文献】

      [1]黄涛,盛守权,陶四明.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41例临床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4):300.

      [2]廖光查.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07,2(4):313.

      [3]张侠,杨宏伟.微创钻颅清除术392例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03.

    ↑上一篇:后循环缺血临床报告
    ↓下一篇: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612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