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浅谈抑郁症与恐惧症

    发表时间:2011-09-13  浏览次数:581次

      作者:马宁  作者单位: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

      【关键词】 抑郁症,恐惧症

      抑郁症和恐惧症是当今社会出现较多的心理疾病,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抑郁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多恐慌梦,乏力,腹泻等,此病症严重时,人会感到强烈厌世,甚至有自杀念头。

      1 抑郁症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明抑郁症是高患病率、高慢性复发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的精神疾患[1,2],但过去常局限于精神病学范畴,习惯强调病人的精神症状,即“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然而,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就诊的主诉并非情感或精神症状,而是躯体方面的症状,对这样的病人近半数以上将会被临床医师漏诊[3]。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提出中国抑郁症诊断率较国外低的假设之一是躯体症状主诉高于心境障碍的主诉[4,5]。

      1.1 病因及诱因

      导致抑郁症发生的病因,一般以明显的精神创伤为诱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事业上的挫折、不受重用、人际关系不和等。抑郁症也与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为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抑郁症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彻底改变人对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甚至会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学者研究认为,自杀身亡的前苏联著名小说家法捷耶夫、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等人,生前都患有抑郁症。因此,对抑郁症病人及时治疗是很重要的,其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对由于家庭和工作问题造成抑郁症的,应进行社会治疗,即以心理医生为主,在病人亲友和单位领导配合下,开导病人,各方面关心病人,改变病人工作环境,让病人的领导和同事等人改变对病人的错误看法,树立病人的生活信心,这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疗效。

      1.2 临床表现

      抑郁症的症状基本上表现为懒、呆、变、忧、急。所谓懒,就是做事提不起劲;呆是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变就是性情大变;忧是无缘无故感到沮丧;虑则是对生命价值感到怀疑,对生活缺乏信心。忧郁症者的生理变化主要有:胃口不好、体重下降、失眠或睡眠过度、身体不适,如腰酸背痛等。

      1.3 治疗措施

      在当今的社会上很多人会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疾患,只会出现心理障碍。其实抑郁症从根本上说确实是心理病,但绝对不是纯粹的心理疾患。抑郁或悲伤心理只是其中的症状,病人同时还可能经历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身体症状的折磨,包括:不同程度的失眠、疼痛、便秘、食欲缺乏、心血管功能紊乱、性欲及功能性减退等等。治疗抑郁症不能够光靠休息、散心或心理疗法,需要服用一定的药物。当情绪持续低落时,自然会归咎于下岗、失恋、人际关系不和、家庭矛盾、婚变、炒股失败、做生意亏本等原因。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原因可能仅仅是诱因,而导致疾病的根本是大脑中一种叫五羟色胺的神经递质逐渐减少,造成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失灵,最后导致快乐感与兴趣尽失。也就是说,休息或散心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才是上策。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抑郁症对女性更具威胁。从人数上看,女性患抑郁症的人数确实比男性多2倍,但这并不等于说抑郁症对女性更具威胁。首先,男性遭遇抑郁时往往比女人更难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其次,在崇尚男性力量的社会里,男人表现出任何脆弱都不会得到社会同情。因此,男人即使得知自己得了抑郁症,也不轻易向他人求助或接受治疗。这就会出现有了问题不去解决而越陷越深。

      2 恐惧症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病人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病人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7.7%,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0.2%左右。

      2.1 病因

      恐惧症到现在病因未明,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2.1.1 遗传因素

      Slater等(1977)报道,病人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也有人指出:至今尚无证据表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1.2 性格特征

      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

      2.1.3 精神因素

      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遭遇车祸后,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惧对象。

      2.2 临床表现

      小孩被狗咬伤后的疼痛会使他终生难忘,甚至长大后会谈狗色变;有些人会一到公共场所感到恐惧,因此不敢出门;有些人以前或看到其他人从高处摔下来,产生恐惧,而不敢从高处往下看或下来;有些人曾经发生车祸,以至于病愈后而不竿做车了;在医学上,有些人听到是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就感觉到不安全,有可能会被传染而产生恐怖。在生理上,紧张者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紧张者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在公共场合,尽量逃到不会被人注意到的角落,而且尽量不发言,来减轻自己的紧张状况。但只要正确地认识了它,并下决心要改变,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一定能使自己走出这个心理怪圈的。

      2.3 治疗措施

      得了恐惧症的人,内心极度恐慌紧张,要克服这种心理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自身去克服困难。首先,要懂得欣赏自己,给自己树立自信心。第二,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第三,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恐惧紧张时会心跳加快,手心冒汗,头晕等现象,但要懂得勇敢面对,不要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敢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一次会更加紧张。而且,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身体上的反应会慢慢消失。

      【参考文献】

      [1]张明园.21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2.

      [2]李一云,季建林.对抑郁症预后的再认识[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1996,23:148152.

      [3]季建林.住院病人的抑郁障碍[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1997,4:126128.

      [4]徐俊冕,张琳,江开达,等.焦虑和抑郁的躯体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1,3:610.

      [5]姚道元,龚震命.综合性医院中抑郁症及其躯体化症状的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1998,11:8587.

    ↑上一篇:前瞻性目标监测控制神经内科医院内感染的体会
    ↓下一篇: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脑卒中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