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推针罐三联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5例

    发表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592次

      作者:李安柯,陈岚筠,温寿浩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疼痛康复科,广东深圳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推拿,针刺;拔罐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约占门诊腰腿痛病人5%左右,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治疗方法颇多,疗效各异。我们自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收治45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病人,均为门诊病人,采用推、针、罐三联疗法施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共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其中18~30岁18例,31~40岁12例,41~50岁10例,51~60岁5例。有明显外伤史15例,有慢性劳损史20例,无明显损伤史10例,病程3个月至10年不等。全部病例均有腰部疼痛,腰部一侧或两侧慢性疼痛,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剧。

      2.诊断依据

      ①本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②大多数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③主诉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腰部一侧或两侧慢性疼痛,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弯腰直起时困难,稍活动则疼痛减轻,疼痛多呈持续性酸胀痛,少数病人疼痛可扩散到臀部,大腿内侧;④第三腰椎横突部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一纤维性软组织结节,臀中肌亦可有压痛,内收肌可出现痉挛,直腿抬高试验正常;⑤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片除第三腰椎横突明显过长外,有时左右横突不对称,或向后倾斜。

      3.治疗方法

      (1)推拿疗法

      ①推按法:病人俯卧于按摩床上,全身放松,医者立于病人的患侧,采用平乐推按法先推按两侧腰部肌肉,持续约5分钟,让两侧腰部肌肉尽量放松,再重点推按两侧腰部痛点,持续约5分钟;②弹拔法:用拇指指端按压在腰三横突痛点进行弹拔,每侧持续约2分钟;③按揉法:用两掌根分别置于两侧腰三横突痛点进行深度旋转按揉,持续约2分钟,或单侧操作,每侧约2分钟;④斜扳法:病人侧卧位,下面的腿自然伸直,上面的腿屈髋屈膝,医者两肘屈曲90°,分别按压病人肩前部及臀部,做相反方向缓慢用力扳动,当腰旋转一定幅度时,增大力量突然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关节滑动声,即扳动成功,左右各扳一次。

      (2)针刺疗法

      推拿手法操作完毕后病人俯卧于床上, 全身放松,取两侧腰三横突压痛点作针刺点, 局部常规消毒后,以40 mm毫针与皮肤呈45°由外侧向脊柱方向进针13~15 mm,采用捻转补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一次,每天针刺一次。

      (3)拔罐疗法

      根据患者体型,选用适合的大、中、小号玻璃罐,采用闪火法拔罐,将罐吸附在两侧腰三横突痛点上,留置10~15分钟,然后将罐取下。每隔2~3天拔罐一次。

      4.结果

      本组治疗45例病人,疗程最短6天,最长18天。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30例,占66.7%;好转:症状与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劳累后有轻微不适,休息后恢复正常13例,占28.9%;无效:2例,占4.4%;总有效率95.6%。

      讨 论

      腰椎横突是腰背筋膜的附着点,是腰方肌和横突间肌的起止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膜也起于此,对腰部运动和稳定脊柱起重要作用。第三腰椎横突位于腰椎的中心,横突最长,因此受力最大,较其他横突更易产生劳损。第1~3腰神经的后支穿过起于横突的肌筋膜,行于横突背侧,长期的慢性劳损或突然弯腰,使附着于横突部周围的肌肉韧带受到牵拉,造成肌肉痉挛或水肿、渗出、纤维增生,炎性粘连等病理改变,同时使腰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炎性刺激或粘连,挛缩的软组织卡压腰脊神经,还可引起股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痛,临床上除可见腰痛外,尚可出现臀部、大腿内侧疼痛等。另外,由于软组织粘连,肌肉痉挛等可牵拉腰椎往不同方向移位,使腰椎小关节紊乱,错位而致腰部疼痛。推拿手法主要是为了纠正上述一系列病理改变,促使机体康复。平乐推按法是一种重的按摩手法,是皮与肌之深部按摩,为掌之推摩与指之滑按。其治疗作用有四点[1]:①促使血液循环,是被动使肤与肌、肌与骨之间的运动,有加压泵之作用,强迫血液循环。②缓解肌筋痉挛,是展筋止挛之深部按摩,能以疏通其滞,使之筋痉肌挛得其舒展而缓解。③解除关节嵌顿,是推动筋僵骨节之活动,使筋骨之间清利,关节嵌顿错乱得其按位、顺序复正。④软化粘连癍痕,推动骨节之活动,使之粘连复开,疏通气运血行癍痕软化,恢复其弹性功能。总之,推按手法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舒经止痛的作用,另外,通过斜扳手法[2],既可以进一步缓解腰肌痉挛,又可以纠正腰椎小关节错位,巩固治疗效果。针刺治疗可起到调节患处的肌肉紧张状态,缓解神经受压的程度,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患处的新陈代谢,减少患处产生疼痛物质,从而达到止痛效果。拔罐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3],拔罐时,罐内负压作用可致机体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组织的气体交换增强,进而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溢入组织间隙而发生淤血,红细胞受到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出使机体发生了自体溶血现象。同时由负压的吸拔或熨刮、磨擦、牵拉、挤压对皮肤与肌肉浅层的良性刺激,不仅调节血液循环,而且刺激了神经、皮下腺体、肌肉等多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从而促进局部组织炎症的吸收及疼痛的缓解。

      综上所述,推、针、罐三者操作各异,各有所长,疗效确切,但作用机理相近,三者均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解除肌肉痉挛,从而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之功,三者配合运用,可以起到相互促进,增强疗效之功。

      【参考文献】

      [1]郭春园.世医正骨从新[M].第1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20.

      [2]任平霞,李江波,袁付成,等.分期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54例[J].颈腰痛杂志,2006,27(5):425.

      [3]梁繁荣.针灸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93.

    ↑上一篇:动脉优先吻合断指再植31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附21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