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黄蜂蜇伤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发表时间:2011-09-21  浏览次数:554次

      作者:郭慧娥,朱光明,张微微,魏亚洲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长征医院 廊坊 ;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黄蜂蜇伤,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多继发于麻疹、风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或预防接种后(流感、狂犬病疫苗等)。本文报道黄蜂蜇伤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6岁,于20081007被黄蜂蛰伤头部,蛰伤处可见红肿,局部疼痛,但无其他不适,于当天给予肌注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治疗。20081105患儿出现发热、咳嗽,体温在39℃~40.2℃,当地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静滴治疗后无好转。20081109出现四肢无力、站立不稳、排尿困难、大便失禁,次日症状持续加重,渐次出现四肢瘫、言语不能、呼吸困难直至昏迷、自主呼吸消失,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对症治疗,腰穿颅内压增高,常规正常,蛋白轻度升高,考虑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给予多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后,自主呼吸渐恢复,意识好转,有睡眠醒觉周期,可自行睁眼,肢体有不自主活动。20081205查头颅MR(图1)提示大脑半球广泛白质脱髓鞘性改变(急性期),脊髓全程MR未见异常,确诊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继续给予免疫球蛋白冲击,加强康复治疗。200902复查头颅MR(图2)仍见白质脱髓鞘性改变,但较前明显好转。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不语,可完成抬手、闭眼等简单指令性动作,对声光反射有注视,四肢肌力Ⅴ-级,四肢及头部偶有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双侧病理征阳性。

      2 讨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为单相病程,症状和体征数日达高峰,发病数周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改善或部分改善,病理表现为散布于脑和脊髓的小和中等静脉周围的脱髓鞘病变,脱髓鞘区可见小神经胶质细胞,伴炎症性反应,淋巴细胞形成血管袖套。MRI可见脑和脊髓白质内散在多发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故根据患者昆虫叮咬史、发病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可确诊本病。

      蜂毒中含有蛋白质、多肽、组胺、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等,主要成分见表1, 这些毒物经毒刺进入人体, 产生局部及全身症状, 其中某些成分具抗原性, 可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 一般与蜂种毒性大小不同、被蛰刺数量、蜂毒进入量有关。一般认为黄蜂、土蜂毒性较大,蜜蜂较小。蛰伤5~10处多仅表现局部反应,蛰伤200~300处可出现较重的临床症状, 如呼吸困难、发绀、 脉快, 有的可出现抽搐或麻痹。蛰伤500处以上可以致死,多死于呼吸中枢麻痹、急性溶血反应、急性肺水肿、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等,尸解多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脑水肿、脑出血等,但鲜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理改变。

      本病虽诊断明确,但病因尚存在一定的疑点。首先该患儿在蛰伤后当日即给予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治疗,不排除此类疫苗引起的免疫介导反应,但在仔细查询患儿预防接种史后,我们排除此种可能。因为患儿先后曾接种两次白百破疫苗。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的白百破疫苗有两种,为吸附白百破和吸附无细胞白百破,其中均包含有破伤风类毒素成分。此表明,患者发病先后两次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都未出现不良反应,第三次接种后出现接种后的ADEM可能性很小。其次国际及国内文献中虽有蜂或其他昆虫叮咬后致ADEM的报道,但确诊病例数量很少,查阅文献报道不超过10例,且发病距蛰伤时间多在7~14d。而本患儿发病间隔近30d。但在仔细询问病史后,排除了感染、接种等多种诱因的可能。而黄蜂蛰伤为唯一可能的原因。

      本患儿脑脊液的改变并不典型,常规未见异常,而糖、氯均正常,仅蛋白轻度升高,与临床表现及头颅MR提示的损害程度并不平行。头颅MR在发病中期仍可见脑白质广泛的脱髓鞘改变,因而患儿症状迅速进展,病情危重,但脊髓MR未提示相似病理改变,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值得商榷,是否可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炎?在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患儿症状渐好转,但终因脑白质受损过重,遗留较多严重后遗症。一直处于缄默状态,无言语,且一度出现四肢及头部的不自主运动,外院曾给予美多巴治疗,引起异动症状加重。考虑与尾状核及壳核受累有关,停用美多巴后不自主运动减少,病程后期异动消失,出院后仍在继续康复治疗,定期接受我科随访。

      【参考文献】

      1] 鱼博浪,王泽忠,杨广夫,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CT和MRI诊断[J].中华放射诊断学,1995, 29: 837.

      [2] Boz C, Velioglu S, Ozmenoglu M.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fter bee sting[J].Neurol Sci,2003,23(6):313315.

      [3] 骆尚骅.蜂毒与蜂毒过敏[J].中国养蜂, 2001,52(6):2425.

    ↑上一篇: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骨关节损害和骨代谢指标研究
    ↓下一篇:脑血管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和预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