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高压氧对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1-10-21  浏览次数:544次

      作者:徐彬,朱宏霞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杭州

      【摘要】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发病>7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HBO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相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HBO组加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60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加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 前有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BO结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好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方法,能显著改善预后。

      【关键词】 高压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作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三大特点。溶栓方法虽然效果肯定,但病人真正的发病时间很难确定,影响溶栓工作的广泛开展,而传统的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对高压氧临床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方法已被广泛应用。2003年1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对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标准[2]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划分。患者均起病在7d之后,经头CT除外颅内出血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HBO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7.4±10.7)岁,病程3~72h,平均(23.4±19.5)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2±10.1),其中轻型22例,中型26例,重型8例;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0~76岁,平均(63.3±15.7)岁,病程2~72h,平均(23.2±21.1)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4±9.7),其中轻型19例,中型26例,重型7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发病和开始给药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均按常规每天给予血管扩张剂、神经细胞活化剂、他汀类降脂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脑水肿患者给予脱水,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HBO组在应用上述药物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使用国产双人高压氧舱,治疗压力为0.20Mpa,每次高压氧治疗时间60min,另外加压和减压各20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治疗1~3疗程。

      1.3 疗效评定: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2],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疗效。CSS评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疗效评定为:(1)基本痊愈:病残程度[根据Barthel Index(BI)[3]指数评分标准]为0级;或CSS评分减少90%以上;(2)显著有效:CSS评分减少20分以上,且病残程度1~3级;或CSS评分减少45%~89%;(3)有效:CSS评分减少8~20分;或CSS评分减少18%~45%;(4)无效:CSS评分减少不足8分,增多亦不足8分;或CSS评分减少或增多在18%以下;(5)恶化:CSS评分增加9分或9分以上,或CSS平分增加18%或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2组计数采用%率统计,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疗效比较采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1个月的治疗,HBO组总显效率为66.1%,对照组总显效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对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影响的观察:

      两组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获得改善,但HBO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局部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致脑软化,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多重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而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缺血缺氧加重。高压氧疗法可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使灌注不足的脑微血管注入该部脑组织中的血液含氧量增加,使氧从毛细血管向脑细胞的弥散半径延伸,弥散范围增大,纠正脑组织缺氧,使有氧代谢恢复,减轻脑水肿[4]。另外,高压氧疗法可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形成,保护病灶周围的“半暗带”内的神经细胞,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纤维的形成,使其功能得以恢复,促进临床症状恢复。高压氧治疗与病程有一定关系,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效果较为理想[5],因此脑卒中一旦确诊,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应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楼敏等[6]动物实验证明HBO可以提高红细胞变形性、促进组织的氧合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度、减弱血栓形成。腾燕生等[7]还报道高压氧下PGI2明显升高、TXA2降低、微循环改善从而克服脑组织缺氧障碍,挽救濒死的脑细胞,促进受损脑细胞的修复。

      及时恢复缺血后的氧供是脑组织修复的一个关键因素。高压氧(HBO)能有效地增加血浆中的氧含量,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脑缺血较具潜力的方法之一[8]。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和缓解缺血性损害,保护缺血“半暗带”的结构与功能[9]。但HBO的应用在于抓紧时机,在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前予以有效治疗,迅速纠正脑组织缺血缺氧抢救缺血“半暗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量早期行HBO治疗,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对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清棠.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J].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4,32-41,81-83.

      [3]孟加眉.对脑卒中临床工作的建议[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57.

      [4]薛连壁,王拥军,于秋红.大剂量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64-68.

      [5]杨蕊,李兽静.高压氧治疗脑梗死78例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2,5(5):729.

      [6]楼敏,丁美萍,闻树群.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22(1):1-2.

      [7]腾燕生,高光凯,杨要全,等.高压氧对家兔急性脑缺血重灌注损伤时PGI2、TXA2作用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2,25:31-31.

      [8]毕长柏,徐丽瑾,陈玉敏.HB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结构及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51-152.

      [9]Gursoy_Ozdemir. Y, Can A, Dalkara T. Reperfusion_induced oxidative/initrative injury to neurovascular unit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 Stroke, 2004, 35:1449-1453.

    ↑上一篇: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精神分裂症血象异常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