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21  浏览次数:538次

      作者:崔燕,吕庚  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山东 泰安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重量增加对房室传导、心肌细胞复极离散度及脑卒中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88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重量,心电图测量P-Rd、Q-Td、J-Td。结果:合并左室肥厚者108例,不合并左室肥厚者80例。左室肥厚组患者P-Rd、Q-Td、J-Td及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左室肥厚者。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房室传导时限、心室肌复极的一致性及脑卒中发生率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 高血压,肥大,左心室,心电描记术,脑血管意外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in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uced by hypertension on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cadiocyte repolarization dispersion and cerebral stroke.Methods:A total of 188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included.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were detected by ultrasonic cardiogram, and P-R interval dispersion(P-Rd), Q-T interval dispersion(Q-Td) and J-T interval dispersion(J-Td)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cardiogram.Results:A total of 108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complic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the other 80 patients without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Both P-Rd,Q-Td,J-Td and incidence of cerebral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out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Conclusion: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s correlated with 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concordance of ventricular muscle repolarization and incidence of cerebral stroke, which can be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of cerebral stroke.

      Key words:Hypertension;Hypertrophy,left ventricular;Electrocardiography;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高血压常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脑出血、脑梗塞等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寻求一些临床常用的客观指标,预测这些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左室肥厚是高血压进程中常见的病理改变,临床上较易获得其相应的客观资料。为此我们对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左室壁肥厚与P-R间期离散度( P-Rd),Q-T间期离散度( 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以及脑卒中的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8个病例均为本院临床确诊多年的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高血压 标准,凡合并心肌病、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预期综合症、电解质紊乱及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均被剔除。随访中出现心房纤颤者亦除外。

      1.2 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制造的ALT-3000彩色超声设备,探头频率为2MHz,探头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取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厚度测量,用M型超声心动图取2a区测值。正常值:室间隔厚度≤11mm,(舒张期测值),但无明显流出道梗阻,左室重量由仪器自备软件自动计算。清晨空腹静脉血送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记录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走纸速度25mm/s。P-Rd取P波、R波起始点及终点,Q-T和J-T间期终点主要判断标准:T波与等电位线交点,当出现U波时,取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为Q-T和J-T间期的终点。P-T、Q-T、J-T间期离散度是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上最大P-R、Q-T、J-T间期与最小P-R、Q-T、J-T间期之差。脑卒中病例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③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塞,对其发生率作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吸烟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的比较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超声检出合并左室壁肥厚者108例,不合并左室壁肥厚者80例。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的基础状态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吸烟状况、血脂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室肥厚组的左室重量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1),见表1。

      2.2 两组的P-Rd、J-Td、Q-Td比较

      左室肥厚组的P-Rd、J-Td、Q-Td较无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加(P<0.01),见表2。

      2.3 两组室间隔厚度与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

      当室间隔厚度<11mm时,脑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当室间隔厚度>11mm时,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且随着室间隔厚度的增加而增高。两组病例基础状态对照 注: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P<0.01。 两组P-R离散度、J-T离散度、Q-T离散度比较注: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P<0.01。 两组室间隔厚度与脑卒中率关系 注: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P<0.01。

      3 讨 论

      P-Rd的增加反映节段性心房肌电活动的非同步性和不稳定性,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和传导延迟,这使心房内容易维持多个折返环,从而易导致房性心律失常。Q-Td、J-Td增加反映节段性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不稳定性,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左室肥厚、左室重量增加的患者P-Rd、Q-Td、J-Td明显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心肌肥厚以及心肌细胞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延缓;而心室肥厚的形成,存在着非对称性及非匀称性的重构,导致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引起离散度增加 [2]。后者在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以及由此引发的猝死发生中均起重要作用[3~6]。

      长期收缩压升高可使动脉内膜损伤,而动脉壁状态的改变可促进血栓和动脉硬化的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说明收缩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密切相关[7]。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梗塞、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肌肥厚也是反应心脏长期压力负荷过重的重要信号,提示我们左室肥厚也有可能成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在基础状态血脂、吸烟率等无明显差异的状态下,随着室间隔厚度的增加,脑出血、脑梗塞发生率明显增加,说明左室壁厚度与脑卒中的发生率有关,左室肥厚、左室重量增加可能成为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Bar C,Nass A, Freeman M, et al. Q-T dispersion and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 Lancet, 1994, 343: 327.

      [2]Higham PD, Campbell RWF.QT dispersion [J]. Br heart J, 1994, 71: 580.

      [3]Casico WE.Myocardial ischemia: What determine arrhythmogenesis[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c 2001, 12: 726-729.

      [4]Sweeney MO. Sudden death in 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substrates, mechanism and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part 1[J].PACE, 2001, 24: 871-887.

      [5]郭秋杰,廖美娜,洪东花,等.QT离散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2):153-154.

      [6]李博川,孙少萍.QT离散度与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4):333-335.

      [7]余振球. 实用高血压学[M]. 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361-1365.

    ↑上一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脑梗塞关系探讨
    ↓下一篇:高压氧对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