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几种常用烧伤外用制剂对感染防治的实验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04  浏览次数:577次

      作者:吴晓华, 严明忠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88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几种常用的烧伤外用制剂的抑菌作用。方法 分别在灰尘污染的动物烧伤创面、烧伤肉芽创面应用几种烧伤外用药,通过组织细菌定量培养,比较各制剂的抑菌效果。结果 10%聚维酮碘软膏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而0.5%聚维酮碘溶液、10%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效果欠佳。结论 10%聚维酮碘软膏是一种良好的烧伤外用药。

      【关键词】 烧伤;聚维酮碘;磺胺嘧啶银

      Bacteriostasis of Several Kinds of Burnmedicament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Wu Xiaohua, Yan Mingzhong

      (PLA No.188 Hospital, Chaozhou 5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bacteriostasis of several kinds of burnmedicament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Methods After painting several kinds of burnmedicament at burnwound and granulationwound of animals that had been polluted by dust, their bacteriostases were compared by bactarial quantitative culture.Results We found that 10% of Iodinecomplexing ointment had a better bacteriostasis, and that 0.5% of Iodinecomplexing solution and 10% of SDAg suspension were not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s a burnmedicament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10% of Iodinecomplexing ointment is satisfactory for bacteriostasis.

      Key words: burn; iodinecomplexing ointment; silver sulfadiazine

      为适应战场成批烧伤救治的需要,我们对几种烧伤外用药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对创面保护作用好、抗菌效果可靠的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0%聚维酮碘软膏为广州白云山外用药厂生产,0.5%聚维酮碘溶液为茂名消毒药厂生产,10%磺胺嘧啶银混悬液为自行配制。

      1.2 动物致伤及分组

      选择36只新西兰兔(中山大学提供)进行试验,将兔背部作为致伤部位。伤前1 d 将试验部位常规去毛,标记致伤部位。以甲氧氟烷吸入麻醉后,将动物拟致伤部位浸入80 ℃ 水10 s 后取出,制成15%Ⅱ度烫伤,(经病理切片证实),随机分成聚维酮碘软膏组12只,聚维酮碘溶液组12只,磺胺嘧啶银组12只。伤后分笼单独喂养,伤后立即腹腔注入生理盐水3 ml/kg,BSA予以抗休克。伤后第2天补液量减半,第3天不补液。

      1.3 方法

      1.3.1 创面灰尘污染试验

      将取自树林的干燥泥土制成细沙后进行创面污染试验。动物致伤后,以电吹筒采用自然温度风力将制好的细纱1 g 均匀地吹到烧伤创面上对创面进行污染,污染后,不作清创,各组分别以对应的外用药直接涂搽创面,再以10层无菌脱脂纱布覆盖创面,以绷带包扎固定,连续包扎3 d 后开启敷料。取痂下组织进行组织细菌定量培养,判断创面侵入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判断创面侵入性感染的标准为:组织细菌量大于105/g判断为侵入性感染[1]。结果如表1。表1各组发生侵入性感染情况[n(略)]

      1.3.2 肉芽创面应用情况

      将烧伤后50个肉芽创面随机分成聚维酮碘软膏组、聚维酮碘溶液组、磺胺嘧啶银组。实验前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取组织进行细菌定量培养,细菌量超过105/g 者计入研究统计。然后各组分别涂擦相应的外用药后以无菌敷料包扎连续3 d, 3 d 后开启敷料再以相同的方法取肉芽组织进行细菌定量培养。感染控制标准:用药后组织细菌量达到105/g 以下者,判断为感染控制。结果:聚维酮碘软膏组18例、聚维酮碘溶液组15例、磺胺嘧啶银组17例,用药前平均细菌数量分别为5.5×107/g、4.7×107/g、6.2×107/g。各组用药后感染控制情况见表2。表2 各组感染控制情况[n(略)]

      2 讨论

      2.1 从创面的灰尘污染试验来看,动物创面的灰尘污染程度较接近于战场烧伤创面的污染程度。对比不同创面处理方法结果显示,以10%聚维酮碘软膏作为烧伤创面的外用药,3 d 后抗感染情况明显优于0.5%聚维酮碘溶液组及10%磺胺嘧啶银混悬溶液组(P<0.01)。从战场处理情况来看,创面经一次处理后能达到伤病员3 d 转运后送是基本要求,可以说,以10%聚维酮碘软膏处理创面,能达到经一次创面包扎处理,连续包扎3 d 而不发生创面侵入性感染的要求。聚维酮碘软膏组18例经一次性包扎后连续包扎3 d,中间未做换药,均未出现侵入性感染;而0.5%聚维酮碘溶液组、10%磺胺嘧啶银混悬溶液组经相同处理后均发生了部分创面侵入性感染、其发生率分别为8.3%、16.7%。说明以10%聚维酮碘软膏作为战场烧伤的外用药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另外,以10%聚维酮碘软膏作为烧伤的外用药,处理创面时可不作清创,从而简化了创面的处理,尤其适合于战场成批烧伤的救治,可以节省时间,利于战场烧伤处理效率的提高。2008年10月 第36卷 第5期临 床 军 医 杂 志 (Clin J Med Offic)

      2.2 创面感染,是烧伤治疗中面临的重要课题[2~5]。在战场上,感染创面的处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以细菌含量极高的肉芽创面作为感染创面的研究模型,接近于战场感染创面的情况;以创面组织细菌定量培养作为创面感染的依据,细菌含量超过105/g 为组织侵入性感染的指标是一个公认的标准[1]。本组均为感染创面,经创面用药及连续包扎3 d 后,聚维酮碘软膏组、聚维酮碘溶液组、磺胺嘧啶银组的感染控制率分别为72.2%、20%、23.5%,聚维酮碘软膏组明显优于后两组(P<0.01)。说明10%聚维酮碘软膏能达到连续包扎3 d 且能有效抗感染的要求,而常规的0.5%聚维酮碘溶液以及10%磺胺嘧啶银混悬溶液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 杨忠诚.烧伤治疗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5.

      [2] 张国安,徐军,王浩,等.复合植皮治疗功能部位烧伤感染创面[J].中华烧伤杂志.2002,18(1):46.

      [3] 王配合,彭毅志.烧伤感染创面痂下组织细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9):811.

      [4] 李凤华.预防烧伤创面感染提高植皮存活率的探讨[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3):63.

      [5] 魏钦平,张霄,刘立新.重度烧伤难愈创面35例的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5):627-628.

    ↑上一篇: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烧伤患者肌松药用量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