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应用皮下筋膜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发表时间:2010-11-25  浏览次数:574次

      作者:毛庆龙,唐哲明,韦强,杨小辉,首家保,高雁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烧伤科,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 目的 探讨以皮下筋膜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 根据13例患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设计局部随意皮瓣,以皮下筋膜为蒂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皮瓣的面积2.3~3.5cm2,蒂宽1~2cm。结果 经3~6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外观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皮下筋膜蒂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方法安全易行,术后效果满意。

      【关键词】 皮下筋膜蒂;外科皮瓣;面部缺损

      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往往因为部位特殊,修复起来较困难,并且要求较高,要尽量避免继发“猫耳”畸形,减少伤口瘢痕形成。为此我们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面部外伤或病损的病人13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皮下筋膜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3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4~65岁,缺损原因:下睑基底细胞癌5例,下睑黑痣1例,鼻翼缺损2例,色素痣切除2例,颊部瘢痕2例,左眼窝再造1例,缺损面积2.3~3.5cm2。

      1.2 手术方法

      1.2.1 皮肤缺损范围的估计 如病损组织为恶性肿瘤,沿肿物边缘5mm设计切口线;如为良性肿瘤或瘢痕组织,则沿病损边缘设计切口线。参照正常侧估计病变组织切除后皮肤缺损的范围,如有瘢痕挛缩,还需顾及松解后创面扩大的可能。

      1.2.2 皮瓣的设定 依据评估的皮肤缺损的范围大小、形状、在创面不能直接拉拢缝合的情况下,设计皮下筋膜蒂的岛状皮瓣。创面在上、下睑及眶上部时,可设计颞部及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如创面在鼻部及上唇部,可用鼻唇沟皮瓣;如在颏部及面颊部的缺损,则可选择颏下部设计皮瓣。

      1.2.3 手术操作 手术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不能耐受局麻或者不能配合手术者选择全麻。局麻药可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按术前设计的切口线,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直达深筋膜,蒂部仅到浅筋膜层,在深筋膜层锐性剥离掀起皮瓣,形成皮下筋膜蒂皮瓣。即可移位修复皮肤缺损面,必要时做成皮下隧道,以利转移,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所有切口均分层进行缝合。考虑静脉回流欠佳的问题,有时在皮瓣远端适度打包加压包扎。术后7天可拆缝合线。

      2 结果

      13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级或甲级愈合。无“猫耳”形成。切口随诊3~6个月无明显瘢痕,效果满意。

      3 讨论

      面部为人类容貌的集中表现部位,如有缺损即影响美观,所以修复时要求尽善尽美。而面部的肿瘤(包括痣)、瘢痕等为常见的病损,多需要手术治疗。病灶的切除或外伤所引起的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直接缝合、局部皮瓣和游离植皮等,各有特点。

      3.1 直接缝合 常用于颜面部病灶的切除或外伤所引起的缺损较小时,而且缝合张力不能大,否则引起牵拉继发畸形,不对称,组织外翻,瘢痕增生明显,达不到整形美容的效果,该法应用受到创面大小的限制。

      3.2 游离植皮 颜面部病灶的切除或外伤创面应用游离植皮方法方式较简单,修复亦安全、容易,但由于皮片移植后常有色素沉着,色素沉着于面部,与正常皮肤不一致,而影响美观;并且常有不同程度的皮片收缩等缺点,这样难以达到手术美容效果。

      3.3 局部皮瓣 颜面部病灶的切除或外伤创面采取局部小皮瓣转移修复是较佳的方式。手术方便易行,修复创面质地好,不收缩,面部血运丰富,成活容易。但是如果需要较大角度旋转时其转移角度不够大,容易形成“猫耳”。影响近期美观,需要Ⅱ期修复,同时加大了手术瘢痕。

      3.4 皮下筋膜蒂随意皮瓣 是随意皮瓣的改良,不含有知名的血管。是以皮下筋膜为蒂的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部创面具有以下特点:①面部皮下筋膜蒂皮瓣,是以面部皮下脂肪及SMS筋膜组织为蒂,该层结构中有丰富的血管网[1],遵循面部局部皮瓣长∶宽的比例为3∶1设计[2]切取的皮瓣不会引起坏死,本组无一例出现皮瓣坏死。②皮下筋膜蒂皮瓣容易旋转和易位,并且旋转的角度很大,可大于90~150度,本组有1例病人可以旋转将近180度修复,术后皮瓣成活良好。③由于旋转角度大,并且旋转于皮下,局部皮肤不会形成“猫耳”,创面平整,不需作Ⅱ期修整,不像一般局部皮瓣转移后扭曲而形成“猫耳”。这样既不担心血运障碍,又可减少切口瘢痕及Ⅱ期修复。④皮下筋膜蒂皮瓣的供区仍然要求能直接缝合修复[3],尽可能在隐蔽之处作为供区,我们在病人采取与鱼尾纹切口一致,皮瓣修复下睑创面,鼻唇沟部皮瓣修复鼻部创面及上唇部创面,颞下皮瓣经隧道修复颊部,这样切口瘢痕较为隐蔽。根据我们的临床应用实践,我们认为皮下筋膜蒂随意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轻中度缺损是安全易行的,不仅修复效果好,而且在皮瓣转移的角度较大,不形成“猫耳”畸形,可直接Ⅰ期修复创面,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陈宗基,陈美云,等.多层综合除皱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8,14(13):173.

      [2] 邢新.皮瓣移植实例彩色图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2-33.

      [3] 盛志勇,郭思覃,鲁开化,等.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0-51.

    ↑上一篇:30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微泵持续静脉复合镇痛镇静治疗观察
    ↓下一篇:多个大容量扩张器在治疗头部巨大瘢痕性秃发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