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中隔偏曲矫正术

    发表时间:2011-06-08  浏览次数:597次

      作者:王景文

      【关键词】 鼻内镜;鼻中隔整形;鼻中隔矫正术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鼻中隔整形的探讨而找到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更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鼻内镜将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骨部切除,将其进行修整并重新植入,以达到中隔整形、偏曲矫正的目的。结果 鼻中隔形态恢复良好,结构稳固,呼吸通畅,术后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中隔偏曲矫正术,明显优于传统鼻中隔矫形术,尤其在偏曲范围较大的病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于鼻中隔偏曲,过去的手术方法通常采用鼻中隔矫正术[1],是将鼻中隔偏曲部软骨切除,偏曲的骨部咬除,使鼻中隔处于居中或接近居中,改善鼻腔功能。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整形外科在此手术中也得以应用。所谓整形是用外科方法对组织、器官的缺损、畸形进行修复和再造,达到形态的改善和美化及功能的重建。鼻中隔整形即是通过手术将外伤或先天发育所致鼻中隔偏曲的部分进行修整,使偏曲得以矫正,功能得以恢复。目前,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手术视野更清楚,操作更方便,治疗更彻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院耳鼻咽喉科,共100例,男78例,女22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临床症状:鼻塞89例,其中持续性37例,间歇性29例,交替性23例,同时伴有鼻出血36例,头痛49例,单侧或双侧流涕30例,嗅觉减退33例,其中有6例并发症较多,5例有明确外伤史。术前检查: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鼻中隔软骨部偏曲56例,骨部偏曲13例,混合偏曲31例,有嵴突(长条形的突起)36例,同时伴有棘突(局限性尖锐突起)23例;C型偏曲51例,S型弯曲49例;伴有鼻甲肥大45例。

      1.2 手术方法

      1.2.1 器械 剥离器、吸引管及各种手术钳。0°或30°内镜与冷光源、显示器相连接,手术在直视或显示器下进行,显示器可显示全过程。

      1.2.2 麻醉与体位 (1)以鼻腔表面麻醉为主,2%利多卡因2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加1∶1000肾上腺素5mg,两种药液混合后将纱条浸透挤干后放于中鼻道后端、嗅沟及中隔表面,以麻醉筛前、筛后神经和蝶腭神经节,麻醉3次。鼻中隔切口处黏膜注射1%利多卡因0.5ml以利于黏膜切开和剥离。(2)体位:取仰卧位。

      1.2.3 手术步骤 (1)病人仰卧于手术台上,70%酒精消毒鼻及面部,铺消毒巾。(2)切口一般于鼻中隔的左侧,鼻中隔黏膜与鼻前庭交界处后约1mm,上起自鼻中隔最前上处,下至鼻底部,黏骨膜下剥离。若为局部的偏曲,则将其周围剥离充分;若偏曲较为严重,则应自上至下,自前至后将偏曲部分及筛骨垂直板暴露充分,因内镜的介入,使术野清楚剥离完整,不易穿孔。(3)鼻中隔支架处理。①软骨部的处理:于偏曲部分前端,用手术刀切开软骨,充分剥离对侧,将偏曲部分切除,小儿及青少年的软骨必要时按照生物动力学原则[2],在软骨表面做划痕或从侧面切除薄层,使之平整,修整后回植入鼻中隔黏骨膜之间。②骨部处理:筛骨垂直板切除后,将突出部分用电钻磨平,处理后回植。上颌骨鼻嵴与软骨交界处多膨大,尤其是有鼻嵴时。若沿鼻底凿除鼻嵴,极易导致较明显的出血,此时可用电钻将两侧膨大的骨性嵴突磨平,矫正效果好,避免可能的出血。棘突则在剥离后将其在根部切除或凿除,最后将黏骨膜复位。伴有鼻甲肥大者应做鼻甲部分切除术。

      1.2.4 术后处理 填塞凡士林纱条72h,两侧一致,使中隔保持正中,松紧适宜,应用抗生素5天。

      2 结果

      100例中满意78例,基本满意22例。其疗效判定:鼻中隔居中、鼻腔通气良好为满意和良好;鼻中隔稍有偏离、双侧鼻腔通气良好为基本满意或良好。术后随访3~6个月,无一例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及鼻腔粘连,鼻腔通气良好,其他症状有明显改善,鼻中隔形态恢复良好,结构稳固,偏曲得到很好的矫正。

      3 讨论[3,4]

      自开展鼻内镜手术以来,鼻内镜的应用保证了良好的光源,解决了以往光线不足的盲目性,且有放大作用,手术更精确、细致,并发症更少;显示器的连接,使助手可在明视下吸除术中渗血,方便快捷,使术野暴露得更清楚;鼻中隔偏曲部分经修整后重新植入,尤其是大面积偏曲部分的回植再利用,保证了鼻中隔支架的稳固性,较以前鼻中隔矫正术中只将偏曲切除具有了很大的优越性,也充分体现了整形外科在各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使本手术在临床上具有了很强的实用性,较传统的手术方法有了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邓春宁.内窥镜下鼻中隔整形术38例报告.黑龙江医学,2003,27(2):148.

      2 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

      3 姜娟,席甲瑞,姜红霞.鼻与鼻中隔整形术探讨.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20(4):291.

      4 薛柯凡,范崇盛.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2):112-113.

      作者单位: 054029 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美容整形科

    ↑上一篇: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冻存羊膜移植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眼表重度碱烧伤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