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高原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636次

      作者:吕清

      【关键词】 高原烧伤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烧伤患者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方法 分析我院102例烧伤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102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 结论 根据高原烧伤患者独有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我院地处海拔3650米的高原地区,空气寒冷干燥、温差大、气压低,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烧伤后的反应均与平原地区有较大的差别。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102例烧伤患者,现就其特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中,藏族43例,汉族59例,男70例,女32例。年龄2~61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51例,热液烫伤32例,电烧伤19例。烧伤总面积1%~62%,平均28.4%。以Ⅱ度烧伤为主,头面部、四肢烧伤占81%。入院时间大多在伤后2~8h,少数伤后7~25天入院。合并休克5~71天,平均21.6天。除1例出现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均痊愈。

      2 讨论

      2.1 高原烧伤的特点

      2.1.1 烧伤后容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高原地区氧分压低、湿度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这些均是水分经创面丢失的有利条件;同时经呼吸道蒸发的水分亦大大超过平原地区。故烧伤面积超过25%就可能出现休克 [1] 。而且休克发展快、病情重,如抢救不及时,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

      2.1.2 患者对液体的耐受能力低 长期居住高原者外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加大,肺动脉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较大面积烧伤后组织渗出多,加上高原气候干燥,创面蒸发快,使血液浓缩,末梢组织循环不良,造成组织缺氧。使得高原烧伤患者对液体的承受力降低,因而在大量补液过程中易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

      2.1.3 烧伤创面愈合时间长、瘢痕形成早 由于高原地区氧分压低,组织持续处于缺氧状态,致使创面愈合时间延长 [2] ,易出现水肿、老化,瘢痕形成早,且增生明显,影响外观、功能。这就要求及早行康复治疗,减少瘢痕增生、挛缩。

      2.2 高原烧伤的护理体会

      2.2.1 一般护理 对于伤情较重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注意是否合并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吸入性损伤及应激性溃疡等。主要观察的临床指标有:(1)尿量、尿色、尿比重,应记录每小时出入量;(2)精神状态;(3)末梢微循环情况;(4)生命体征;(5)声调、饮食及粪便颜色。深入细致的做好基础护理,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努力提高护理质量。

      2.2.2 给氧的护理 高原烧伤合并休克或吸入性损伤的患者都存在着严重的缺氧,因此纠正缺氧是关键。应早期给予大流量氧气,一般6~8L/min以上,最好采用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以维持正常的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

      2.2.3 补液的护理 补液是防治休克的重要措施,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为扩容治疗,另一条可输入血管活性物质及抗生素等。输液过程中应正确评估机体对补液的承受能力,一般高原地区24h补充的电解质或平衡盐液量约相当于估计失水量的1.5~2倍 [3] 。以7.5%的氯化钠溶液为首选,其用量较小,血压恢复快。同时为防止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应注意调整输液的速度,可分阶段进行:开始时予快速补液扩容;然后边补边看,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血压等指标适时调整输液速度;待血压、尿量正常,休克基本纠正后放慢输液速度,并适当使用利尿剂、甘露醇、西地兰等药物,防止心肺脑功能不全。

      2.2.4 瘢痕的防治与护理 治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及时妥善处理创面,有效控制感染,对于深度烧伤创面尽早手术植皮封闭创面。创面愈合后可使用弹力套或绷带压迫,也可在瘢痕内注射康尼克通或行放射治疗,均有助于抑制瘢痕增生。应及早要求病人行功能锻炼,以减少瘢痕挛缩。

      参考文献

      1 俞祥海,张永刚,谢家雄.青藏高原地区892例烧伤病人临床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01,11(3):208-210.

      2 胡文刚,邓朝东.高原地区258例烧伤诊治体会.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7,13(2):140.

      3 杨川莉,牛文忠.高原地区作战卫勤保障及训练.解放军卫勤杂志,2003,1:25.

      作者单位:856000西藏山南解放军第41医院外科

    ↑上一篇:PICC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节功能部位严重深度烧伤创面的皮瓣修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