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3 例

    发表时间:2011-07-21  浏览次数:644次

      作者:胡日东,何引飞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七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3 例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31 例获随访。结果:Harris评分法功能评定,优18 例,良10 例,中2 例,差1 例,优良率90.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日益增多。从20世纪出现人工关节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曾被广泛应用于老年移位型骨折,目前虽有一些争议,但对某些高龄患者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7年2月—2007年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3 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3 例,其中男19 例,女14 例;年龄80~95 岁。受伤原因:行走跌伤27 例,车祸伤6 例。骨折按Garden分型法分为:Ⅲ型10 例,Ⅳ型23 例,其中新鲜骨折30 例,陈旧性骨折3 例。合并冠心病6 例,高血压病9 例,糖尿病7 例,慢性支气管炎11 例,泌尿系疾病3 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 例,帕金森氏病1 例,同时并存2种疾病10 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新鲜骨折下肢皮肤牵引,陈旧性骨折作胫骨结节骨牵引,常规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控制血压、血糖等,经内科治疗病情平稳后手术。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髋后外侧切口,长约10~15 cm,充分暴露关节囊“T”形切开,切除股骨头和颈,内侧保留股骨矩约1~1.5 cm,逐渐扩大髓腔,选择相应大小假体击入髓腔,待骨水泥凝固后复位髋关节,屈曲、内旋等方向活动稳定后,切口放置一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静脉滴注抗生素5~7 d,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锻炼,并鼓励患者变换体位或半坐位,骨水泥型假体一般术后1周扶双拐下床活动,生物型假体术后3~4周扶拐行走。本组病例行单极股骨头置换13 例,双极股骨头置换20 例;骨水泥型假体置换29 例,生物型假体4 例。

      2 结果

      本组33 例,未发生术中死亡,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31 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功能评定,优18 例,良10 例,中2 例,差1 例,优良率90.3%。差的1 例患者,考虑过于肥胖,骨质疏松明显及股骨矩切除过多所致。

      3 讨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一般年老体弱,伤前多伴有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疾病,术前应全面系统地内科检查和治疗,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改善心、肺、肝及肾功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60/90 mmHg(1 mm Hg=0.133 kPa)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生命指征基本正常、合并症控制良好、提高患者耐受能力、降低手术风险性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股骨颈骨折多属关节囊内骨折,由于骨折端血运少及股骨头营养血管常被破坏,新鲜骨折即使内固定,愈合情况也难以预测,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龄患者全身情况较差,运动量相对较小,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仅避免了上述并发症,而且患者可尽早下床活动,恢复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高龄患者功能要求较低,预期寿命有限,且存在骨质疏松,大多使用骨水泥假体。骨水泥填塞髓腔和充填近端断面,将会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的负重力,能够坚固地托住假体柄部而起负重作用,而且使假体柄在髓腔内被固定而不能松动和旋转[1]。克服了生物固定型假体术后大腿疼痛、早期假体松动和下沉现象,假体置换初期可获得即刻稳定,患者能早期活动;对预期寿命较长、骨质较好的患者,也可使用生物型假体。股骨矩是股骨上段内部负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术中注意保留股骨矩,尽量使内固定物贴近,能提高固定效果和改善内固定物的受力情况,防止假体松动和下沉[2]。一般认为股骨矩保留1~1.5 cm,过长将导致术中复位困难,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或髋部疼痛;过短负重后长期受压,局部骨质吸收,易发生人工股骨头松动。股骨矩切除过多是松动和下沉的主要原因。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有髋臼软骨磨损、股骨头中心性突出移位的倾向,单极假体容易发生,而双极假体是在金属杯内加超高分子聚乙烯衬里,衬里面与人工股骨头相接触,大大减少了股骨头对髋臼的损伤,延缓髋臼的退行性改变,同时可减轻剪力,避免术后人工股骨头松动或下沉,较单极假体活动度好,使用寿命长,故尽可能使用双极假体置换。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和费用低等优点。

      正确的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根据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及关节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胡广.创伤骨科诊治失误对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5.

      [2]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72.

    ↑上一篇:并指畸形分指手术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