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68例中、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应用乌司他丁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08  浏览次数:679次

      作者:张克勇  作者单位:073000 定州 河北省定州市武警8640部队医院外科

      【关键词】 中、重度烧伤; 休克期; 乌司他丁

      中、重度烧伤是广泛的生理屏障损害,早期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其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全身生理和病理变化;继发休克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选择一种直接、有效阻止烧伤休克期的用药十分重要。2002年1月~2008年9月,我科应用乌司他丁治疗中、重度烧伤休克期的患者68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各种原因所致中、重度烧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观察组男48例,女20例,其中中度烧伤患者48例,重度烧伤患者20例,年龄16~68岁,平均35.6岁;对照组男50例,女18例,其中中度烧伤患者50例,重度烧伤患者18例,年龄17~64岁,平均3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自入院当天至第5天,静脉应用乌司他丁(UTI)。用法为:UTI 20 IU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滴速30滴/min;以后随症状消退而减量,平均疗程3~5 d。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此外,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如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电解质液,胶体、水分交叉输入,预防应激性溃疡,创面用药,营养支持,抗感染对症治疗等。

      1.3 疗效判断 症状(口渴、烦躁、畏冷)缓解、生命体征和血液化验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2 d之内为显效,3~5 d为有效,>5 d为无效。

      1.4 结果 观察组中度烧伤患者48例均显效,平均住院日为(15±3.5)d;重度烧伤患者20例均有效。对照组中度烧伤患者40例显效,10例有效,其平均住院日为(18±4.3)d;重度烧伤患者18例中12例有效,6例无效。观察组中度烧伤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重度烧伤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1.5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置 乌司他丁不良反应偶见于局部和胃肠道,局部反应偶见血管痛、发红、瘙痒等。局部不适一方面与药物应用前的配制时间长短有关,另一方面与注射部位血管直径小、弹性差有关。不良反应的处置:药物溶解后迅速使用,可以减轻局部不适;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应使用静脉留置针补液,既可避免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又有利于输液顺利进行。

      2 讨论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生理状况下乌司他丁即大量存在,但在机体处于感染、休克、手术等应激状态下,其浓度会发生一系列变化[1],烧伤后机体内环境受到破坏,免疫球蛋白减少,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同时机体因缺血、缺氧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促发多种炎症介质生成,会诱发更为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乌司他丁能够抑制多种蛋白、糖和脂类水解酶的活性,具有抗炎、减少炎性渗出的作用[2],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阻抑内源性休克因子的产生,阻止休克时炎症因子与白细胞之间的联系,改善微循环,起到抗休克和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作用。用于治疗中、重度烧伤的休克期,既减少了患者休克期的大量体液渗出,阻止了创面水肿的发生,又有效地防止了烧伤后患者多器官的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为患者平稳、安全地度过休克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乌司他丁通过抑制严重烧伤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害,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进一步改善对休克的治疗,使病情尽快向平稳过渡,能迅速阻断病情发展,有利于烧伤的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疗法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也明显减少。

      总之,乌司他丁用于治疗中、重度烧伤的休克期安全有效,能迅速阻止病情发展,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目前认为在中、重度烧伤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改善循环状况,中断酶细胞因子白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且其安全性高,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所以,随着基础、临床方面的深入研究,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会更加明确,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广阔[3]。

      【参考文献】

      1 Matsumi M,Mizobuchi S,Kaku R,et al.Changes of urinary tripsin inhibitor in blood and urine,as well as serum cytokines in 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Masui,2003,52(3):251256.

      2 Kawamura TK,Akaska N,Wakusawa R.Ulinastatin reduces elevation of cytokines and 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s during cardiac surgery.Can J Anaesth,1996,43(5):456460.

      3 胡中杰,苗佩宏,周蕾,等.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武警医学杂志, 2005,16(9):691692.

    ↑上一篇:两种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效果观察
    ↓下一篇:小切口皮瓣下剥离大汗腺治疗腋臭186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