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曲安奈德注射联合β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

    发表时间:2011-11-10  浏览次数:746次

      作者:饶颖慧,孙雪峰,杨晓林,邹玉环,赵绍明  作者单位: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整形科(饶颖慧、杨晓林、邹玉环、赵绍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雪峰)

      【关键词】 曲安奈德注射 β电子线放射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多继发于皮肤损伤,如创伤、感染、烧伤或手术后,是一种以胶原过度沉积于皮肤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临床上,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不同点在于瘢痕疙瘩超过皮损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无自限性,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1],治疗非常棘手。各种单一方法都面临着疗效差,复发率高的问题。我科自2005年至2007年采用曲安奈德注射联合β电子线放射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19~34岁。共有皮损18处,其中胸部5处,上臂13处。皮损继发于接种卡介苗13例,疖肿愈后5例。面积最大者6 cm×3 cm,最小者3 cm×2 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均为单纯曲安奈德注射有效,但3个月内复发患者。

      1.2 治疗方法

      (1)曲安奈德注射:曲安奈德40 mg(面积大者80 mg)与2%利多卡因1∶1配成混悬液。病损处以2%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2遍。将药液注入到瘢痕疙瘩实质中,当将药液注入到瘢痕实体中时瘢痕会明显膨隆呈苍白色,表面呈桔皮样外观,当药液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时停止注射。间隔4周注射1次。瘤体完全变软为注射治疗结束的标准。16例患者注射4次者8例,3次者5例,2次者3例。(2)β电子线放射治疗:使用美国瓦立安23EX直线加速器β电子线放射治疗。每次200 Rad,每周3次,连续3周,总量1 800 Rad。

      2 结果

      β电子线放射治疗后12个月~2年随访,14例患者治疗原病损部位无复发,无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2例患者原皮损边缘有隆起,颜色加深,自觉症状不明显。

      3 讨论

      瘢痕疙瘩多于外伤、感染、手术缝合、烧伤、注射、接种、搔抓甚至蚊虫叮咬后形成。临床表现是一种不规则的肥厚性赘生物。初始呈粉红色或暗红色,以后逐渐形成坚硬、界清、欠规则,表面光滑发亮,毛细血管扩张的橡皮样斑块,隆起于皮肤表面,呈蟹足样生长。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痒痛、针刺感,少数病例症状明显。瘢痕疙瘩的治疗手段很多,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同位素治疗、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肿瘤药、干扰素等)、压迫治疗、硅酮膜敷帖、激光治疗和冷冻治疗等。因单一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复发率高。故目前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手术后放疗被认为是迄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并且一旦复发病损面积将较治疗前明显增大。病变部位如果在胸前或上臂手术切除很困难,几乎是全部患者需要接受扩张器植入术,这样治疗过程很长。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接受这种治疗方案。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采用曲安奈德注射加β电子线放射治疗方法。曲安奈德是一种糖皮质类固醇,其作用机制为影响糖及蛋白质的代谢,加强糖异生,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干扰纤维增生过程[2]。我科自2002年开始采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113例,注射曲安奈德1~8次不等,随访观察发现复发率极高,同时也发现其有效率也高。瘢痕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致密胶原纤维增生,病变处缺少弹力纤维,还可见到幼稚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同时肿胀、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很明显,有丰富的黏液基质,真皮层无毛细血管,汗腺及皮脂腺明显减少[3]。各种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都是针对某一发病机制有效,β电子线放射治疗的原理是射线可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的合成。据报道单纯β电子线放疗对治疗瘢痕疙瘩无效,单纯手术复发率几乎100%,但手术切除后放疗据文献报道治愈率达到67%~97.2%[4]。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后瘢痕疙瘩皮变软变平自觉症状消失可以诊断为治愈,这时再行电子线放射治疗预防复发。我科选择的16例患者均为曾经注射曲安奈德瘢痕疙瘩变平变软后又复发的病例,因病变在前胸或上臂患者不同意手术,因此采用了曲安奈德注射联合β电子线放射治疗。2例患者分别于放疗后5个月,6个月皮损边缘有隆起,但自觉症状不明显。考虑复发原因可能是皮损边缘注射曲安奈德时用药量少未完全变平变软,放疗时机掌握不好。我们发现联合治疗的关键是:(1)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达到治愈;(2)最后一次注射后即开始β电子线照射。

      综上所述,曲安奈德注射加β电子线放射治疗对于防治瘢痕疙瘩的复发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方法。但该方法目前还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需要增加病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贺肖洁,韩春茂,马奇.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烧伤杂志,2002,18:5659.

      2 叶小莉,魏平.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606.

      3 蔡景龙,张宗学主编.现代瘢痕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37.

      4 韩春茂,邵华伟,贺肖洁.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48例.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88290.

    ↑上一篇:腋窝S型切口修剪术治疗腋臭
    ↓下一篇:睑缘色素痣切除整形与修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