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1-04  浏览次数:583次

      作者:李秀玲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6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步行能力

      脑卒中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大多存在平衡功能异常,而平衡能力的加强对恢复步行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对120例脑卒中患者治疗后步行能力的恢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首发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30岁~70岁。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10.03)岁;脑出血48例,脑梗死12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5±9.47)岁;脑出血46例,脑梗死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等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综合康复治疗,综合康复治疗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为主,辅以药物、针灸或电疗等,具体内容则视患者患肢功能评估情况,分别施行神经肌肉促通术,良肢位摆放,患者各关节的被动、主动运动,平衡和步态训练等。并同期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综合患者的生活习惯、日常喜好、兴趣等设置。每周6次,90 min/次~120 min/次,由治疗师或康复护士实施“一对一”训练操作或指导,同时督促患者日常生活尽量做到自理,适当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

      1.3 评定方法 分别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e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在治疗前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治疗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略)

      表2 两组患者MBI比较(略)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由此引起其他系统的机能改变,均易导致平衡失调[2],而偏瘫后患者的主要期望之一是重新获得步行能力。独立步行需负重、迈步及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3] 。因此,恢复步行能力的前提之一是有良好的平衡功能。人体的平衡功能受神经系统支配,为各种反射活动,外周本体感觉和视觉所调整,还包括各肌群间相互协调收缩等一整套错综复杂的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ADL。

      平衡是人体保持体位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尤其是步行的基本保证。人体在运动时,重心始终处于一种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若重心转移困难,运动中身体姿势的维持必然受到影响,跌倒的可能性增加。脑卒中偏瘫后身体摆动加大,使重心偏离支撑面,双下肢重心对称性受到破坏,患者负重能力下降,康复训练应该在卒中早期适当进行,但仍有大量的患者直到恢复期末仍未接受正规的康复,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

      有研究表明,强制性使用疗法可改善病程最高达23个月患者的运动功能,其原理在于对“习得性废用”的矫治[4]。本院所采用的康复治疗方案,充分发挥药物、针灸、电疗、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的综合作用,即使病程达3个月~12个月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疗法仍能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推测其机制不仅有常规的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可能也包括对习得性废用的矫治。

      总而言之,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患肢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袁凌燕,孙启良,姚鸿恩.脑卒中机能障碍评定法运动项信度及效度研究[J].现代康复,2000,4(1):83.

      [3] 范振华,周士彬.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85489.

      [4] 朱镛连.脑卒中康复与神经康复机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29132.

    ↑上一篇: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