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关注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2-02-27  浏览次数:647次

      作者:吴群  作者单位:233000 安徽蚌埠,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

      在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中最可怕的是脑卒中、急性冠心病。然而,你是否知道,高血压正是它们发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是当今世界最流行最广泛的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人数达1亿以上,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青年高血压的发生率亦呈上升的趋势。

      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同时又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因此,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的死因以并发脑血管意外为首位,其次为心力衰竭和尿毒症。

      1.1 对心脏的损害 长期的血压增高使得左心室负担增加而逐渐肥厚、扩张,造成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1.2 对大脑的损害 血压急剧升高,颅内压增高引起脑血管意外,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

      1.3 对肾脏的损害 血压持续的升高,损害肾脏的毛细血管,肾小球动脉硬化,尿量减少,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1.4 对眼睛的损害 血压升高,损害视网膜血管,使之发生硬化,晚期可以发生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造成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

      2 降压药的选用注意事项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防止或减少心脏脑血管并发症所导致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高血压需长期给药,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病人易掌握的口服药物。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

      采取联合用药,增强耐药协同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抵消副作用。

      对血压增高已多年的病人,应逐渐降压为宜,不可操之过急,因急剧或过度降压可使原有供血不足之心、脑、肾等脏器的缺血进一步加重而诱发脑血管意外、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

      使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药物时,应告知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口服降压药要按时按量,长期坚持,不可漏服,保持血压稳定,因血压忽高忽低反而加重对脑血管的损害。

      3 防治高血压的保健知识

      3.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餐有节制,宜低盐低脂,饮食宜清淡,每日食盐摄入量5g以下,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肥甘厚味之品,晚餐不宜过饱。

      3.2 保持情绪稳定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使体内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活动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稳定情绪,遇事要以平常心对待,勿暴喜暴怒,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减少情绪波动,保持血压稳定。

      3.3 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舒筋活血,畅通气血。可选择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节律缓慢、运动量小的项目,且以自己活动后不感到疲倦为宜。

      3.4 节食减肥 控制体重,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肥胖和超重者减重,有降血压作用。因此,应节食减肥。减肥的措施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有两点:一是少吃,二是多动,二者应配合进行,缺一不可。

      3.5 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秘结,排便用力过猛,可使血压升高,发生脑血管意外,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口服轻泻药如大黄、苏打等。

      3.6 戒烟限酒 应严格戒烟,因吸烟能降低服用降压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限酒,最好不饮酒,如果饮酒,每日饮用量控制在酒精量:男性20~30g以下;女性为10~15g以下。

      3.7 合理休息 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要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尽量不熬夜,保证每天7h睡眠。

      最新健康模式更多地强调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的保健活动。而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已从简单的疾病护理,提升到了以人为中心的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护理阶段。为使高血压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临床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及时、适时的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使高血压患者得到及时的健康指导,掌握促进健康的知识,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

    ↑上一篇:中风方内服、康体方脑血管治疗仪导入治疗中风病247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间断或持续腰穿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