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8-06  浏览次数:829次

      作者:刘志强,吕金寿  作者单位: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胆管炎(AC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92例ACS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88例,1例晚期壶腹癌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4.34%。结论 对明确诊断为ACST的患者,应作好围手术期的准备和治疗,掌握好手术时机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急性重症 胆管炎 治疗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外科常见的严重急腹症,是胆道梗阻基础上感染发展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有明确诊断为ACST的患者92名,现将资料和治疗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中,男性43例,女性49例;年龄33~88岁,平均62岁,其中60~88岁71例,占77.2%。并发有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肝硬变等)者37例。根据冉瑞图等[1]的ASCT分级标准,本组病例Ⅰ级(单纯ASCT)42例,其休克症状轻或不典型,精神症状轻或仅有意识淡漠、嗜睡;Ⅱ级(感染性休克)40例,有典型休克症状,精神症状明显;Ⅲ级(肝脓肿)6例,胰腺炎6例,均无肝脓肿形成;Ⅳ级(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出现心、肝、肾、肺等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胆管结石78例,胆道蛔虫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均为I型),硬化性胆管炎1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狭窄2例,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狭窄3例,胆管及胰头癌3例。

      1.2 治疗 70例行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其中58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4例单纯行胆囊造瘘术;2例十二指肠良性狭窄经十二指肠逆行造影加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EST);3例行EST及取石(成都军区总医院老师协助完成);3例胆道蛔虫行十二指肠镜取虫,1例成功,2例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1例硬化性胆管炎行T管引流减压后6个月行胆肠吻合术;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保守治疗7例。

      2 结果

      全组病例治愈84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4.34%,其中手术治疗后死亡2例,因病情严重,并发MODS经积极抢救入院后未来得及手术即死亡1例,5例应患者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入院后均经积极支持治疗,改善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器官功能后再行手术者60例。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3 讨论

      3.1 ACST分级治疗 管胆梗阻、胆汁流通不畅,则并发炎症,炎症入侵使胆管壁水肿,胆管梗阻明显加重,当胆管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30CMH2O)[2]炎性胆汁及细菌很快逆行进入肝窦及血液丛而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使病情迅速发展危及生命。ACST治疗原则就是要及时地解除梗阻,引流胆汁,降低胆管内压力,使病情迅速转归。手术应简便、迅速、实用、有效和安全,宜早不宜迟、宜小不宜大、时间宜短不宜长。切勿不顾病人生命安全刻意追求手术的彻底性和成功率。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ACST分级,Ⅰ级时,可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包括补液、抗感染、必要时应用激素。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本组42例Ⅰ级患者中有40例在非手术治疗1~3d内得到明显缓解,为从容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赢得了时间。保守治疗时间为8h,一般不超过12h。对Ⅱ、Ⅲ级患者,应在加强支持疗法同时,积极准备行手术治疗,本组46例该分级患者中仅有4例保守治疗效果良好,3~5d后得到基本缓解,余42例全部行急诊手术,无1例死亡。对Ⅳ级患者,应以支持治疗为主,努力改善各器官功能,挽救生命,为手术解除梗阻创造条件,本组4例Ⅳ级患者中,有3例死亡。

      3.2 术式选择 术前判断梗阻部位及原因对决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B超对胆管内结石的检出率可达85.5%,但对胆管下段结石易受肠道内气体的干扰,检出率明显降低不足50%[3],CT对胆管下段病变,尤其是观察胰腺的改变,明显优于B超,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 (MRCP)对显示整个胆道系统及梗阻情况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达99%。胰十二肠镜检不但能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周的病变,还能逆行造影明确梗阻部位,并能同时治疗取石及取虫[4]。因ACST均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式应简单有效,以解除梗阻,引流感染胆汁降低压力为目的。一般采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取虫、T管引流。若无并发胰腺炎表现,手术应首先考虑梗阻以上段胆管,尽量取净结石,解除狭窄,同步引流肝脓肿。其次再考虑梗阻以下段胆管是否与十二指肠相通,在病情危重,局部条件差的情况下,胆管下段的通畅性不是手术必须达到的,可留待术后经T管窦道用纤维胆道镜套取。对于一些高龄、重症、并发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单纯行胆囊造瘘或施行经皮肝穿刺(PTCD)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待情况改善后再选择进一步处理,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对一般情况较好,检查证实结石仅存在胆总管下端者,可行ERCP+EST。

      3.3 重视围手术期治疗 我们的经验认为,对于ACST各期,应充分重视和有效开展围手术期治疗,术前的积极支持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危重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病死率,提供非开腹手术选择的可能性,均有明显的积极意义。ACST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术前一般应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静脉补液、抗感染,纠正内环境紊乱,改善全身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主要脏器功能状态。引起ACST的主要细菌为G-菌,可选用对G-细菌及厌氧菌均有效的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治疗,有时可加用喹诺酮类三联抗菌[5],此时病情重,以静脉给药途径为好,以后可根据胆汁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加以调整[6]。应严密观察ALT、AST、AKP等酶学指标的变化、黄疸程度的变化(TBIL>400MMOL/L切忌手术)、PT及尿量(每小时的尿量不少于40ML)的变化。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药物。加强液体治疗,改善内环境,力争在短时间内改善休克状态,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ACST时胆道内压力增高,大量细菌和毒素可经肝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引起内毒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休克,并发SIRS,导致MODS、死亡[7]。以往对ACST的治疗是尽早手术,国内有报道[8]ASC的病死率可高达33.6%。调控炎症反应,阻断其SIRS向MODS发展,是防治MODS,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总之,我们的经验证明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时适当的手术选择、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是阻断SIRS加快发展、ACST进一步恶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有效救治ACST,降低ACST病死率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冉瑞图,钟大昌.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分级诊断和治疗[J].中国外科杂志,1985,23(9):513.

      [2]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7~628.

      [3]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0~311.

      [4] 杨冬华主编.消化系统现代介入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3~119.

      [5] 焦 宛,胡必杰,王文娟,等.胆汁中需氧菌群的调查及药敏测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7):428.

      [6] 黎介寿主编.普通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99.

      [7]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1~1834.

      [8] 王曙光,韩本立,王敖川.重症急性胆管炎并发多系统器官衰竭119例防治体会[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6):314.

    ↑上一篇:改良与传统胆管空肠Roux_en_Y吻合术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下一篇: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186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