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严重多发性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1037次

    严重多发性外伤是指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的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有1处或2处危及生命的多发伤[1]。一般情况下,多发伤的病情危重、进展快,而且常伴有大出血、休克以及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2],稍一延误急救或急救处理不当即可危及伤者生命或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2012年8月~2013年4月我院急救中心对136例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136例,男87例,女49例,年龄9~70岁,平均(35±3.6)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97例,坠落伤21例,工伤10例,锐器刺伤8例。

     

    2急救护理措施

    2.1接诊迅速:接到指令后,在短时间内问清伤员详细的所在位置、伤员数、受伤情况及联系电话,3 min内迅速出诊。到达现场后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环境,排除可能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不可将患者伤肢从重物下面强硬拉出,以免造成继发严重损伤。

    2.2伤情评估:到达现场后迅速运用“一听二看三摸四问五测”的检诊步骤,对伤情快速做出评估,全面了解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特别注意神志变化、瞳孔大小及反应、皮肤湿冷度、四肢活动和胸腹部呼吸情况,尽快掌握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以确定急救的顺序,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处理,如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骨折,遵循“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进行抢救。

    2.3现场急救

    2.3.1迅速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即行心肺复苏抢救: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梗阻及低氧血症[3],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至关重要,应迅速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给予高流量吸氧4~6 L/min,解开衣领腰带,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使头后仰,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昏迷舌后坠者应放置口咽通气导管,有呼吸衰竭者准备好气管插管用物,用车载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正确处理胸部外伤,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2.3.2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立即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选用22G或24G静脉留置针,尽量选择上肢静脉、颈静脉等较粗大的血管,快速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达到及时纠正休克的目的。准备好除颤监护仪,必要时进行心脏除颤电复律,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2.3.3紧急处理活动性出血:及时有效地控制创伤性外出血,如头面部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者用纱布或棉垫覆盖加压包扎。四肢活动性出血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是用大拇指压住出血伤口的肢体的近端主要血管,再在伤处用无菌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并将患肢抬高固定。对于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可用止血带绑扎止血,注意记录上带时间,每隔30分钟松开1次,两次间隔5 min,密切注意肢体的温度及皮肤颜色变化。

    2.3.4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在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温湿度、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的变化,并应用车载监护仪,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同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

    2.4做好急救后的安全转运:转运途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始终让患者处于严密的监护之中,继续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皮肤色泽、温湿度,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②注意伤口渗出情况及肢端血运情况,保护骨折部位。疑有脊柱损伤者应用硬板床搬运,保持头部、躯干成直线以免造成继发性脊髓损伤。颈椎损伤者可使用颈托,头部制动,防止颠簸以免加重损伤。③护士要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固定好输液部位,防止针头脱落及输液管移位、受压、扭曲。④向急救中心报告伤员数、伤情和回院的估计时间,使院内急救人员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充分准备。⑤转运途中做好各项记录,保证用药及时准确。

     

    3结果

    本组136例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中,除12例到达现场时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24例经院前急救成功转送入院治疗后出院,抢救成功率91.2%。

     

    4小结

    严重多发性外伤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伤情严重,患者缺乏思想准备,因此常表现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的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在救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要重视“急的心情”,护士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关心、安慰他们,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使患者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救护工作顺利完成[3]。总之,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护士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力量,因此只有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全面的急救理论知识,才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5参考文献

    [1]姚小燕.严重多发性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1,6(6):109.

    [2]纪彦文.外伤性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0):163.

    [3]赵妹兰.严重多发性外伤106例早期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25.

    ↑上一篇:中青年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