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抗结核药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10-25  浏览次数:523次

      作者:陈要燕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肺结核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为观察组,HBVM阳性且HBV-DNA阴性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结果 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78.50%)、停药率(48.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56%、5.56%),P<0.01。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中,HBV-DNA阳性者较HBV-DNA阴性者更容易发生肝损害,且容易因严重肝损害而停药,导致化疗中断,甚至可能导致耐药,HBV-DNA阳性者应慎行短程强化治疗。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DNA;结核,肺;抗结核药

      我国是肺结核及HBV感染高发区,两病并发在临床很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易发生肝损害,且肝损害程度较高[1]。我们对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HBVM 阳性且HBV-DNA阴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9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男52例,女4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9岁,平均35岁;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8岁,平均36岁。两组均无乙肝疫苗接种史,抗结核治疗前查肝功能均正常,无心、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无其他病毒性肝炎。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2HRZE/4HRE方案抗结核治疗。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HBVM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 HBV-DNA 采用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阴性参照值<103拷贝/ml。

      1.3 观察项目 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临床观察重点: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巩膜黄染及肝脾肿大。

      1.4 停抗结核药物及护肝治疗原则 ①无症状患者ALT轻中度升高≤3倍正常最高值,继续使用原抗结核药物,并加用护肝药物治疗;②ALT轻中度升高≤3倍正常最高值但消化道症状明显,立即停抗结核药并加用护肝药物;③肝功能异常伴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全身变态反应者即停抗结核药;④ALT>3倍正常最高值或血清总胆红素>2倍正常最高值则立即停抗结核药物,并加强护肝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消化道症状较多(46例),出现黄疸者也较多(26例),但未见肝、脾肿大,经抗结核治疗后ALT升高幅度大,>500u/L以上者多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消化道症状9例,黄疸3例。两组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见表1。

      3 讨论

      抗结核药物可引起各种毒副反应,其中以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可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危及患者生命。尤其对HBVM 阳性患者的肝损害可高达50%。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相当复杂,有许多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已知的机制大致可归纳为:①药物或代谢产物的肝细胞毒性造成肝细胞的直接损害,引起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如异烟肼引起的药物性肝炎;②药物本体及代谢产物干扰或阻断肝细胞的某项重要代谢途径或胆汁排泄功能,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如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③原有肝脏疾病时,药物代谢异常,影响了药物的代谢与清除;④药物间作用位点的相互影响,从而干扰了药物的代谢过程[2,3]。表1 两组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及停药率(n,%)

      既往研究表明[4],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更易出现肝脏损害。血清HBV-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最可靠指标,其存在表示血液的传染性和宿主的感染状态,HBV复制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使病变程度加重,抗结核药物在原有基础上加重了肝脏的损害,本组HBV-DNA阳性组肝损害发生率为78.50%,这表明肺结核携带HBV患者尤其是HBV-DNA阳性者对强化抗结核化疗药物耐受力差,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5],重度肝损害使化疗中断,可能导致耐药,影响预后。

      综上所述,HBVM阳性尤其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应慎行短程强化治疗,建议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均应选用对肝损害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减少药物数量,加强护肝治疗及采取抗HBV治疗控制病毒复制,有利于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朱育银,郑春玉,叶春娟,等.短程化疗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对肝功能影响及处理[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1):50-52.

      [2] 曹永平,胡春蓉.抗结核药物对71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9):1406.

      [3] 郭虹,李环,李淑芬,等.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2):159-161.

      [4] 张培元.应重视肝脏疾患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1):643.

      [5] 明平良,尹峻,刘孝荣,等.2HRZS(E)/4HR方案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军人肝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8, 36(2):113-115.

    ↑上一篇:201例老年肺炎临床分析
    ↓下一篇:联合应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