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1-08-09  浏览次数:377次

      作者:谢中志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

      【摘要】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机械通气48 h以上84例住院患者,通过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动脉血氧分压的观察,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本组VAP的发生率为77.5%,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且对抗生素多数耐药。结论 VAP病死率高,且致病菌耐药普遍较高,应加强预防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VAP的发生。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防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VAP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随着呼吸机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抢救,并发VAP已成棘手问题,同时,如何更好地治疗VAP以降低VAP的死亡率成为目前一大难题。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8年3月对84例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均接受呼吸机的机械通气,其中男54例,女30例,平均年龄(45.2±26.5)岁。原发病:心肺复苏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24例,严重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8例,安定中毒2例,毒菇中毒1例,脑血管疾病5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3例。

      1.2 诊断标准 (1)肺炎发生在机械通气48 h以后或者脱机72 h内。(2)机械通气期间出现:①发热,体温>38℃;②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③白细胞计数≥10.0×109/L;④深部痰培养,检出致病菌或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培养出新的致病菌;⑤X线胸片出现新的渗出性病灶;⑥在通气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PaO2/FiO2下降大于30%。

      1.3 治疗结果 本组84例VAP患者经抗病原菌、原发病的治疗,以及支持等治疗,32例病情缓解,脱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2.8) d;52例死亡,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6.5) d。其中单纯致病菌52例,两种及两种以上致病菌32例[其中病情缓解、脱机患者5例;死亡患者27例,占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0.01)]。病原菌培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3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2例,克雷伯杆菌22例,白色念珠菌19例,大肠埃希菌8例。药敏率前3位为环丙沙星、头孢他啶、丁胺卡那霉素。

      2 体会

      本组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VAP的发生率为77.5%,并且应用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每增加1 d,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当患者病情稳定符合拔管标准时,应尽快停机拔管,或尽早使用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研究显示,院内感染致病菌株的变迁总趋势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明显增加,因此,在应用抗菌素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时,应当考虑致病菌株这种变迁。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病菌耐药,减少VAP的发生。并加强对以下危险因素的预防,如加强患者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口咽、鼻部定植细菌的吸入,减少胃肠道定殖菌逆行与吸入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学分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J].实用内科杂志,1990,10(10):540.

      [2] 郭丽萍.危重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及细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1997,17(2):23.

      [3] 吴家琪.我国肺部感染的临床和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1999,22(8):489.

      [4] Visnegarwala F,Lyer NG,Hamill RJ.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ia[J].Int Jantimicrob Agents,1998,10(3):191205.

    ↑上一篇: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BiPAP呼吸机治疗重叠综合征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