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 (附17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8-10  浏览次数:428次

      作者:雷樟根,李晓珍,吕祝庆  作者单位:323700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医院(雷樟根 李晓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吕祝庆)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重症哮喘患者约占哮喘患者的15%,因此提高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2003年4月至2006年2月两院收住的198例哮喘患者中行机械通气的17例重症患者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6例,年龄42~81岁,病程2~39年,均符合急性发作重症哮喘的诊断标准[1]。17例患者均有呼吸急促或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不能讲话(或讲话不成句)、端坐呼吸、两肺布满哮鸣音,呼吸频率30~48次/min,心率121~175次/min;7例意识模糊,1例呼吸停止。血气分析均示有呼吸性酸中毒,pH值7.052~7.393, PaCO2 46~82.2mmHg, PaO2 32~57.5mmHg。

      1.2 治疗方法

      (1)监护措施:24h心率、呼吸、心电、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记24h液体出入量,根据病情测血气分析和最大呼气峰值。(2)一般治疗:鼻导管吸氧(流量2~5L/min),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合并细菌感染者抗感染治疗、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3)抗炎平喘:甲基强的松龙80mg 静脉注射,1次/12h,连续2~4d,后改为强的松20~40mg,1次/d,连续6d,同时加普米克令舒1mg雾化吸入(2次/d)、沙丁胺醇溶液(1ml,1次/20min),1h后雾化调整为3次/d,氨茶碱针0.6~0.8mg/(kg•h)维持,监测血清茶碱浓度。(4)机械通气:经上述治疗无效10例及意识模糊6例、呼吸停止1例行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例行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14例经口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有创通气中,6例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协调较好者使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V)通气模式,潮气量(VT)6~8ml/kg,频率10~12次 /min,I∶E>1∶2,吸气时间0.8~1.1s,吸气压力<25cmH2O,PEEP 0~3cmH2O, PSV 8~20cmH2O,每分钟通气量≤115ml/kg,无自主呼吸1例及人机对抗明显7例应用控制/辅助(A/C)模式。人机对抗明显7例使用咪唑安定,先给负荷量0.025~0.05mg/kg,后以1.0~2.0μg/(kg•min)维持,使用咪唑安定后人机对抗仍未解决者使用肌松剂,病情好转后改为SIMV+PSV模式。无创通气(NPPV)应用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联合压力支持通气 (PSV),起始CPAP水平为0,PSV为8cmH2O,适应后,调整CPAP为5cmH2O,以后PSV逐渐增加以达到最大潮气量(VT)≥7ml/kg,PSV一般不超过 25cmH2O,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呼吸参数。(5)撤机拔管:神志清晰、呼吸困难消失、自主呼吸平稳、生命体现稳定、缺氧纠正、PaCO2恢复正常、PSV<5cmH2O,可考虑撤机及拔管。

      2 结果

      上机时间16~172h(平均52.2h)。呼吸停过的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16例均存活,其血气分析情况见表1。机械通气治疗前神志清醒10例PEF值(161±23)L/min,撤机后(322±45)L/min,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大多数重症哮喘患者经常规吸氧、补液和药物治疗,症状能缓解,少数呼吸困难不能缓解者需机械通气治疗。本组198例哮喘患者中仅17例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占8.6%),16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机械通气可挽救重症哮喘患者的生命,但也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尚无公认的适应证,心跳呼吸停止、呼吸浅表伴神志不清或昏迷为绝对适应证,凡 PaCO2>45mmHg又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考虑机械通气:(1)以往因哮喘严重发作而致呼吸停止曾气管插管者;(2)有哮喘持续状态史,在使用糖皮质激素下再发严重的哮喘并持续状态[2]。

      重症哮喘无公认的最合适的通气模式,多数应用A/C模式或 SIMV加PSV模式,A/C模式能保证最小通气量,但同步性能差,当呼吸节律和流量不协调时可能会增加动力性肺膨胀过度 (DHI)和气道高压,本组1例无自主呼吸和7例人机对抗明显者在使用咪唑安定或肌松剂后应用了该通气模式;SIMV有最小通气量保证,自主呼吸同步性增加,但呼吸功明显增加;PSV同步性能好,呼吸功减少,呼气流量足够而可变,避免了吸气压力过高,但无最小通气量保证,有时出现呼吸触发过程延迟导致呼吸不同步。SIMV联合 PSV可发挥两者优点,必要时可加用呼吸末正压(PEEP),本组6例使用该模式,3例选用NPPV治疗,均抢救成功,避免了有创通气的并发症。Meduri等[3]报道,17例由严重哮喘所致高碳酸血症的患者使用NPPV,有15例成功。但NPPV仍存在以下问题:(1)面罩紧扣,患者常感憋气更严重而不能耐受;(2)由于患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人机协调不好;(3)胃肠胀气增加了胃内容物吸入的危险;(4)张口呼吸时气道分泌物干燥,面罩不利于分泌物清除;(5)不利于气道给药。

      机械通气治疗的哮喘患者,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DHI。决定DHI水平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吸气量(VT)、呼气时间 (te)和气流阻塞的严重程度,因此必须通过调节呼吸参数来控制DHI,减少气压伤、低血压和低心输出量等并发症。本组17例采用控制DHI水平的低通气策略,抢救成功的16例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达到正常范围,无气胸、低血压和休克等并发症发生。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把握好适应证,采用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并尽早撤机和拔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3,26(3):132~133.

      2 沈华浩主编.哮喘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114.

      3 Meduri GU,Cook TR, Tumer RE, et al.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status asthma.Chest,1996,110(3):767~774.

    ↑上一篇:重症肺炎需机械通气患者的液体负平衡
    ↓下一篇:80例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