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ET-1 SP-B在肺水肿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8-22  浏览次数:476次

      作者:郁葱颖,刘海丽,段庆华,钦建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河北 承德

      【摘要】 目的:探讨各型肺水肿病理形态改变及ET-1、SP-B表达对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方法:20例对照组病例因肺部肿瘤行右肺全切术,经病理学检查右肺中叶没有肿瘤细胞侵犯。76例尸检组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例肺组织SP-B 、ET-1的含量。结果:76例尸检组肺组织SP-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ET-1含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ET-1 、SP-B在导致各型肺水肿发生的肺损伤中均有明显的相关性;ET-1、SP-B在各型肺水肿组织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

      【关键词】 ET-1,SP-B, 尸 检,肺水肿,免疫组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ET-1、SP-B in the meehinic of disease in pulmonary edema. Method:20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as excised the right line for lung cancer. 76 cases of autopsy group in pulmonary edema,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 study the role of SP - B, ET - 1 in lung tissue. Result: The results of the role of SP-B was decrease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T - 1 increased obviously(P < 0.05). Conclusion: The role of ET - 1, SP - B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pulmonary edema .

      Key words: ET-1; SP–B; Autopsy; Pulmonary edema; Immunohistochemistry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组分之一,它与肺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密不可分,它即是肺损伤的结果,同时也是肺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内在因素。由内皮素-1(ET-1)引起的白细胞在肺内潴留、坏死、崩解而导致的炎性损伤过程可能是肺水肿发生的重要机制,同时它可直接激活细胞膜上的卵脂酶A2,加速花生四稀酸代谢,产生大量自由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形成。本课题通过尸检病例肺水肿不同分型及分期的病理形态改变,以及ET-1、 SP-B的表达对发病机制的探讨,将为干预和治疗急危重病人肺水肿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自1996年至2009年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急性肺水肿尸检病例76例,均在死后24~48h以内进行尸体解剖,选取的肺组织未发现明显自溶现象。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3~76岁,中位年龄51±12.5岁。其中神经源性肺水肿32例,非神经源性肺水肿44例。另取同期因肺部肿瘤行右肺切除术,并经病理学证实没有肿瘤细胞侵犯的正常肺组织20例做为对照。

      1.2 方 法

      1.2.1 标本取材制片: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充分固定,取各组病例的右肺中叶,楔形切除2. 5 cm×2.0cm×1. 0 cm大小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5μm,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1.2.2 免疫组化: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一抗:兔抗人Endothelin(ET-1)单克隆抗体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浓度1:300),鼠抗人Surfacthant proteinA(SP-B)单克隆抗体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即用型)。二抗:即用型SP试剂盒。显色剂:DABKit(20X),购自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

      1.3 结果判断:SP-B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1]:每张切片在图像分析系统40倍物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避开大血管及支气管),数出每个视野内(S=0.199mm2)肺泡数(Na)和SP-B阳性肺泡上皮细胞数(N),按以公式计算单位肺泡SP-B阳性肺泡上皮细胞个数(单位肺泡阳性肺泡上皮细胞=N/Na)。ET-1免疫组化图象分析[2]:尸检组及对照组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每组5张切片)计算每张切片5个肺小血管壁及5个细支气管壁的ET-1平均光密度值(OD)。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软件包,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肺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76例尸检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水肿病理变化。大体形态表现为肺脏肿胀,被膜紧张,边缘变钝,颜色呈红褐色或暗红色,肺间裂和肺表面可见点片状浆膜下出血。肺重量明显增加,切开肺实质可见泡沫状液体从切面流出。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见透明血栓,部分肺泡萎陷;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加宽,含粉红色水肿液;肺泡内充满红染均质蛋白性液体,部分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2.2 免疫组化结果:SP-B免疫组化结果:各组均可见SP-B阳性肺泡II型上皮细胞表达,尸检组较对照组SP-B肺组织阳性上皮细胞明显减少(P<0.05)。而神经源组和非神经源组SP-B阳性表达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ET-1免疫组化图象分析结果:各组肺血管内皮及平滑肌和细支气管上皮及平滑肌对ET-1均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神经源性肺水肿组和非神经源性肺水肿组的光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而神经源组和非神经源组ET-1的光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SP-B、ET-1在各型肺水肿组织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见表1。表1 SP-B、ET-1免疫组化检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在尸检组病例中,我们观察到SP-B在肺组织表达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ET-1表达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

      有研究显示,肺泡表面活性蛋白主要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与分泌,分疏水性蛋白SP-A、SP-D和亲水性蛋白SP-B、SP-C。SP-B是减小肺泡表面张力的主要相关蛋白,它在板层小体、髓鞘小管内水解成熟后分布于气液界面起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3]。SP-B表达明显减少使得肺泡呼气末塌陷,无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ET为内皮细胞分泌释放的一种具多种活性功能的血管活性多肽,他是迄今认为在体内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缩血管物质[4],损伤后ET-1含量升高,升高的ET-1选择性的作用于肺血管内皮和平滑肌,使其收缩,肺血管动力学发生改变[5]。此外 ,有研究证明:ET-1可直接激活细胞膜上的磷脂酶A2,加速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大量自由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形成[6]。ET-1还可促进多种细胞分裂、增殖、合成、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PGI2,IL-6,TNF-1等,间接使肺血管通透性增加[7]。

      有研究表明,使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PS),可以弥补肺损伤(ALl)时内源性PS的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而达到治疗肺损伤(ALl)的目的。本课题证实人体肺损伤时SP-B含量明显降低,提示使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水肿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业兴,谷建平,靳国硕,等.神经源性肺水肿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22(4):250-251.

      [2]孟颖,赵举,阮应茆.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离体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3):302-305.

      [3]李敏才,时燕,李娜萍,等. 表面活性蛋白B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36):169-172.

      [4]Okada M, W amashita C,Okada M ,et al.Contribution of endothelin l to warm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of the rat lung [J].Am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6.Pt1):2105-2110.

      [5]段国贤,等.内皮素-1在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3):268-270.

      [6]Helset E kjaeve J Hauge A.Endothelin l induced increases in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in isolated perfusedrat rcqurcs lcukocytcs and plasma[J].Circ Shock,1993, 39(1):15-20.

      [7]Okada M, W amashita C,Okada M , () al.Contribution of endothelin l to warm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of the rat lung[J].Am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6.Pt1):2105-2110.

    ↑上一篇: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增厚对肺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分期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25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