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某区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10  浏览次数:601次

      作者:张秋莲,马东弟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秋莲);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马东弟)

      【关键词】 肺结核;治疗效果;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OTS策略

      我国2001年在全国逐步推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国内外对结核病患者化疗转归的有关因素已作了一定的研究,但对DOTS策略下利用结防工作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不多。为此本课题选择766例肺结核患者,对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某区结核门诊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病例共766例。根据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GB 1987~1995)确定肺结核病例入选标准。

      1.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探讨3类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人口与社会学因素(性别、年龄、住址、职业、文化程度)、病情因素(有无结核接触史、临床症状是否超过3种、咳嗽咳痰是否超过3周、有无咯血或有血痰、有无空洞、有无合并症、有无就诊延迟、痰菌情况、痰菌分级情况、2个月末痰检情况)、与治疗有关的因素(治疗分类、服药是否规则、有无全程督导)。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因素入选的概率标准为0.05, 因素从模型中剔除的概率标准为0.10,模型拟合检验用χ2检验,提供相应P值,并计算OR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以治疗结局为应变量,以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相关因素中年龄、住址、职业、文化程度、临床症状、咳嗽咳痰、空洞、合并症、发现延迟、痰菌情况、痰菌分级、2个月末痰检情况、服药情况、全程督导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较明显(P<0.05或<0.01),而患者性别、有无结核病接触史、有无咯血或血痰、对治疗效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2.2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进入分析的研究变量,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被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年龄、住址、临床症状≥3种、有无空洞、2个月末痰检情况、有无发现延迟、服药情况、全程督导情况。从多因素分析的标准偏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可得:服药情况、全程督导回归系数为正值,其OR值分别为2.837和3.350,而年龄、住址、临床症状、空洞、发现延迟、2个月末痰检情况等回归系数为负值,其中发现延迟因素的OR值为0.223(与赋值情况有关),发现延迟、服药情况、全程督导成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表1 人口与社会学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表2 与治疗有关的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3 讨论

      临床实践及大量研究揭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而最主要的因素是患者能否坚持规律治疗[1]。本结果显示,年龄、住址、临床症状≥3种、有无空洞、有无就诊延迟、2个月末痰检情况、服药情况、有无全程督导8种因素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表3 病情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3.1 人口与社会学因素对治疗效果影响 从年龄分组来看,年龄在60岁以下患者的治愈率高于60岁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应加强对老年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避免由于患者就诊不及时而延误诊断,使老年肺结核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从住址情况看,住在城镇的患者治愈率高于农村的患者,且有显著性差异。所以,肺结核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加大对农村结核病的宣教工作力度,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从而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和发现及时率。

      3.2 病情因素对治疗效果影响 本研究显示,临床症状<3种患者的治愈率高于症状≥3种的患者,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之初的临床症状较多较重可引起患者恐慌、忧虑、失望等负面心理作用,加重思想负担,降低患者御病能力并影响抗结核药物的吸收从而导致治疗效果的降低,同时临床症状的种类的多少也是影响痰菌转阴的因素之一,症状越多,提示病情越重,痰菌短时间内转阴的可能性就越小,临床疗效也就越差。

      从有无发现延迟来看,无发现延迟患者的治愈率高于有发现延迟的患者,且有显著性意义。多因素分析OR值为0.223,表明无发现延迟(及时确诊)患者的治愈率为有发现延迟(未及时确诊)患者治愈率的4.484(1/0.223)倍。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延迟可以导致患者本身病情的恶化、疾病发展,甚至造成病死率的提高,而肺结核患者合理化疗2周后,痰中结核杆菌数量迅速下降。因此,发现延迟会影响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会导致结核病的传播,所以能否及时发现患者是结核病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

      从有无空洞来看,由于病变坏死形成空洞,肺组织血管破坏,严重影响了药物在病变组织中的浓度,降低了杀菌的效果,使空洞内药物很难达到最低抑菌浓度,这些都是影响患者疗效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显示,胸片不存在空洞的肺结核患者治愈率高于存在空洞的患者,且有显著性意义。

      从2月末痰检情况来看,2月末痰检阴性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痰检阳性的患者。2月末痰检阳性可能与耐药结核病有关,它反映了痰菌转阴的速度,直接影响到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进程。涂阳肺结核化疗2月末痰菌转阴率是结核病控制工作中评价化疗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2],对患者的治疗转归也有一定的影响[3]。因此,提高强化期末,即2月末痰菌阴转率,对迅速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播,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3.3 与治疗有关的因素对治疗效果影响 从服药情况看,规则服药患者的治愈率是不规则服药患者的2.837倍,说明在多个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是否规则服药对患者的转归影响较明显。全程规则化疗是提高肺结核治愈水平的重要保证[4],规律、联合、足量的用药是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最根本措施,强化管理是保证规律化疗的有效手段[5]。因此,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要重点宣传全程规则治疗的重要性和不规则用药的危害性,自觉配合治疗,减少拒治和失败病例以及复治、难治及多重耐药病例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从有无全程督导看,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全程督导可以使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增加到3.350倍。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按照DOTS策略内容进行管理和治疗,为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坚持规律用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必须对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免费治疗的患者采用全程督导化疗和访视[5]。因此全程督导能提高患者服药规则率,是提高肺结核患者治愈率最重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仲贤.必须采取有力的行政干预以加速控制我国结核病疫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4.

      2 张瑞峰.肺结核患者2种化疗方案疗效比较.河北医药,2008,30:997998.

      3 刘凤仁,叶临湘,梁享生,等.影响肺结核治疗转归的因素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6,28:247249.

      4 曾国正,王南主编.现代实用结核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59.

      5 赵丰曾,池延花,王克文,等.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1922.

    ↑上一篇:辛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的细胞黏液高分泌的抑制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