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不同年龄胃癌患者胃液中癌胚抗原水平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1-03-07  浏览次数:490次

      作者:孔郁 尹文杰 孙宁宁 宋慧 魏新亮 梁育飞 作者单位:060001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胃肿瘤;癌胚抗原;胃液;老年人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胃癌的病死率居所有肿瘤的第3位,而在我国的病死率仅次于肺癌、肝癌[1]。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胃液内癌胚抗原含量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3]。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胃癌患者胃液中癌胚抗原水平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至2009 年在我院消化内科、肿瘤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32 例(肿瘤组),诊断均有病理学依据,并排除了其他肿瘤的可能性,男63例,女61例;其中胃窦癌69 例,胃底体癌63例,贲门癌患者不入组。非肿瘤组132例为同期在消化内科、普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排除肿瘤疾病的患者,其中男81 例,女31 例;肿瘤组非肿瘤组均按年龄分别分为<60 岁、60~69 岁及≥70 岁3 组。2组年龄匹配。入院后均于术前自胃管中抽取胃液行癌胚抗原水平测定。

      1.2 方法

      癌胚抗原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正常值0~5 μg/L,>5 μg/L为癌胚抗原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胃液中癌胚抗原水平比较

      对肿瘤组和对照组不同年龄段胃液中癌胚抗原水平检测,将癌胚抗原>5 μg/L作为癌胚抗原(+),<5 μg/L 为(-)。见表1 。表1 2组不同年龄胃液中癌胚抗原检测结果

      2.2 2组胃液中癌胚抗原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不分年龄组,对肿瘤组与非肿瘤对照组患者胃液中癌胚抗原水平进行阳性率对照性研究,非肿瘤对照组132例中癌胚抗原阳性6 例(4.5%),阴性126 例(95.5%);肿瘤组132 例癌胚抗原阳性41例(31.1%),阴性91 例(6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709,P<0.01) 。

      2.3 2组不同年龄段癌胚抗原水平及其阳性率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不同年龄段胃液中癌胚抗原阳性率比较例

      3 讨论

      血清癌胚抗原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也是细胞粘附分子之一,参与细胞间的黏附[4]。在正常人体内起着非特异性防御作用,而在肿瘤患者中,主要用来调节肿瘤细胞对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敏感性,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5]。与非癌组织相比,癌胚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较高的阳性率,癌胚抗原免疫组化显色方法比血清癌胚抗原检测更显敏感,可作为推测胃癌预后的一项指标[6]。本研究发现,部分年龄组肿瘤患者胃液中癌胚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5)。肿瘤组中各年龄组比较,胃液中癌胚抗原阳性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临床上高龄患者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反应迟钝,症状及体征轻微,就诊时间晚,误诊率高。尤其对于胃镜检查不确切的病例,同时抽取胃液进行癌胚抗原测定,并与病理结果相结合,可提高术前胃癌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减少患者就诊费用,减少多次胃镜检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段纪俊,陈万青,张思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377378.

      2 薛春霞,刘宝珍,金世禄,等.检测胃液中CEA、CE724和CA199浓度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河北医药,2010,32:303304.

      3 路月霞,苗云娜,由淑玲,等.胃液中癌胚抗原含量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青岛医药卫生,1996,26:35.

      4 Maxwell P.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 cell adhesion molecule and useful diagnostic marker.Br J Biomed Sci,1999,56:209214.

      5 Kemmerer R,von Kleist S.Th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modulates effector2target cell interaction by binding to activatedlymphocytes.Int J Cancer,1996,68:457463.

      6 江悦琴,米承漠.胃癌癌胚抗原的免疫组化及血清检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4,14:9397.

     

    ↑上一篇:肠易激综合征的饮食疗法
    ↓下一篇:军人上消化道出血453例病因及诱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