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1  浏览次数:475次

      作者:吴学琴,汤纳,王小云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 石嘴山 753200

      【摘要】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即单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治疗组双歧三联活菌联合SASP,各30例,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SP加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SASP,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柳氮磺胺吡啶,双歧三联活菌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反应性疾病,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在UC发病中至关重要[1]。本文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本院消化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UC患者60例,均为活动期轻、中度病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5-72岁。均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①对柳氮磺胺吡啶(SASP)过敏者;②感染性肠炎患者;③不能遵医嘱配合治疗者。

      1.2 诊断标准:UC诊断符合2007年济南第七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会议标准[2],临床严重程度评估参照Truelove和Witts UC分度,病情分期参照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2]。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每次1g,每日4次,口服;治疗组双歧三联活菌联合SASP口服,双歧三联活菌每次4片,每日2次;SASP每次1g,每日4次。疗程4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

      1.4 疗效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4.1 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用药期间记录症状变化,以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患者的腹痛、腹胀、黏液血便次数及血常规、大便常规为参数进行评估。疗效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1-2次/d,大便常规无红、白细胞;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2-4次/d,粪便常规红细胞和白细胞少许;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化验无改善。

      1.4.2 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变化[2]:疾病活动指数总分为各项分数之和,总分之和<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表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降2个等级(由中度活动-症状缓解)为完全缓解,下降1个等级(由中度活动-轻度活动、轻度活动-症状缓解)为部分缓解,治疗前后无变化为无变化。

      1.4.3 肠镜评价: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进行肠镜检查并做活检及组织学检查。内镜下结肠病变的描述根据改进的Baron内镜下UC活动度分级标准来记录积分[4]:0分:0级为黏膜正常;1分:I级为黏膜充血,血管模糊;2分:II级为黏膜有接触性出血;3分:III级为黏膜有自发性出血;4分:Ⅳ级为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3个等级为完全缓解,下降2个等级为部分缓解,下降1个等级为无变化。

      1.4.4 病理组织学评价:分为0-4级。0级:黏膜固有层无中性粒细胞浸润;I级:固有层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II级:固有层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累及50%以上隐窝;III级: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隐窝脓肿;Ⅳ级:固有层明显急性炎症伴溃疡形成[4]。治疗后病理分级比治疗前下降,治疗后病理分级0-I级为完全缓解;治疗后病理分级比治疗前下降,治疗后病理分级>1级为部分缓解;治疗前后无变化为无变化。

      1.5 药物不良反应评价: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镜复查结果比较。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组织学复查结果比较。 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4周末两组肠镜复查结果比治疗4周末两组组织学复查结果比较[n(%)]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指数变化比较:治疗4周末,对照组完全缓解14例(46.7%),部分缓解10例(33.3%),无变化6例(20%);治疗组完全缓解22例(73.3%),部分缓解8例(26.7%),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χ2 = 10.60,P<0.05)。

      2.5 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讨论

      本实验中双歧三联活菌联合SASP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显示:(1)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有显著作用,联合应用优于单用SASP。(2)在治疗前后Sutherland指数变化、肠镜分级及组织学分级评价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SASP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SASP,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协作组. 溃疡性结肠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08-110.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545-550.

      [3] 韩英,韩者艺,郭学刚,等. 奥沙拉嗪与SASP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152-154.

      [4] 谭琰,邹开芳,杨天,等.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77-81.

      [5] 吴蓉,王侃,陈淑洁,等.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干预试验[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04-107.

    ↑上一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评价及治疗
    ↓下一篇:带蒂回盲肠间置代胃术的抗反流效果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