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早期肠内营养对上消化道手术后腹内压影响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9-28  浏览次数:506次

      作者:王力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关键词】 早期肠内,上消化道手腹内压影响的研究

      为了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程度,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60 例行上消化道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其对腹内压力的影响,并与未实施肠内营养的60 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20 例在我院行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其中男76 例,女44 例,年龄47~78 岁。其中食管癌73 例,贲门癌47 例。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112 例,姑息手术8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 例。研究组术中经鼻腔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

      1.2 营养方法

      研究组术后24~36 h有52 例进行肠内营养〔(8 例腹内压>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48 h后行肠内营养支持者58 例(2 例腹内压10 cm H2O),60~72 h全部肠内营养。选用整蛋白型含有膳食纤维营养粉剂(安素)进行配制,采用持续重力滴注方式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浓度自5%开始,滴速50 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浓度至20%,滴速至90 mL/h,每日总量100~500 mL。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不予肠内营养。

      1.3 术后腹内压力测量

      参照文献[1]采用膀胱测压法分别于术后24,36,48,60,72 h测量两组腹内压力并记录。

      2 结 果

      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内压力升高,两组比较,P<0.05(见表1)。研究组未发现因肠内营养出现腹内压逐渐增高的情况,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均耐受良好。两组术后肠开通恢复情况见表2。表1 两组术后各时点腹内压力比较表2 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

      3 讨 论

      胃肠道及胆道手术后由于胃肠动力学受到干扰,术后胃肠道蠕动缓慢,肠壁水肿,肠腔扩张,从而引起腹腔内压力升高,导致肠系膜血流量减少,胃肠血流减少,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发生腹腔间隙综合征(ACS),致多脏器功能障碍[2]。上消化道手术后,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则有增加腹内压之弊,这一观点大大影响了这类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由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刺激消化道与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和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减少肝脏并发症发生[3,4]。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40 例患者无1 例因肠内营养出现腹内压增高,腹胀明显11 例,腹泻6 例,均经调整肠内营养液浓度、滴速、温度后症状消失。与未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对照比较,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者腹内压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证实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不增加肠道负担,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对患者肠功能早期恢复有益,因此我们主张,对该类患者术后应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参考文献】

      [1]Kronil,Harman P K,Nolan S P.The measurement of intra abdom inal pressure as a criterion for abdom inal rexploration[J].Annsurg,1984,199(1):28.

      [2]杨新平,姜洪池.腹腔内高压与腹腔间室综合征[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02,11(9):451452.

      [3]李宁,黎介寿.肠道营养重要性的再认识[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8,2(1):12.

      [4]李元新,黎介寿.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6(2):9095.

    ↑上一篇:超声内镜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下一篇:治疗性ERCP对胆胰疾病的治疗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