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1-17  浏览次数:533次

      作者:周岳君,姚海清  

      作者单位: 1 310053 浙江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 2 浙江杭州,浙商银行医务室

      【摘要】目的 观察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0例,服用脂易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γ-GT)检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检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脂易消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降低其血脂。

      【关键词】 脂易消,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肝功能;临床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有研究显示,重度肥胖伴脂肪肝患者中有约25%并存肝纤维化,1.5%~8%并发或即将发生肝硬化[2~4]。因此,加强对脂肪肝的防治,对阻止其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可能,改善其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笔者自2001年采用中药“脂易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脂易消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降低其血脂,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排除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及免疫性肝病及肝硬变、肝癌等严重肝病者。全部120例患者,均为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病人,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1.2~67.1岁,平均48.8岁;病程5.2个月~10.6年,平均5.9年。

      1.2 诊断标准 依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和肝脏病学关于脂肪肝诊断标准[1,5~7],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症状有肝区胀满、隐痛或两胁不适感;胃脘满闷不适、疲劳乏力,烦急,大便粘滞不爽,腹胀食后为甚。(2)B超显示肝内光点密集。增粗、回声增强,小血管显示不清,肝后缘回声衰减;或CT检查示肝密度普遍降低。(3)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谷氨酰转移酶(γ-GT)轻至中度升高。(4)血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增高。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中药脂易消(脂易消:半夏、泽泻、决明子、猫鼻子草等组成)治疗,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ml,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治疗期间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进食量控制到原食量的2/3,并少进油腻性食物,低糖低脂饮食,并多吃蔬菜水果,戒酒和控制体重。

      1.3.2 观察指标 检测全部患者治疗前后ALT、AST、γ-GT和TG、TC、HDL-CH指标值。治疗期间禁用其他降脂或以治疗脂肪肝为主治的中药或西药。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

      2 治疗结果

      2.1 肝功能测定结果 肝功能检查主要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氨酰转移酶(γ-GT)。治疗前后检测结果见表1。

      2.2 血脂测定结果 血脂测定主要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治疗前后检测结果见表2。表1 肝功能测定结果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1分析可知,肝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前后改善明显,肝功能指标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血脂测定结果 (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 由表2分析可知,血脂测定结果治疗前后改善明显,TC、T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HDL-CH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

      2.3 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出现轻度腹泻,但未中断中药治疗,数日后自行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对血象、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由于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有文献报道我国脂肪肝发生率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为主[8]。笔者收集的这120例患者,主要是因为生活习惯、多食少动、体胖等因素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排除了因长期饮酒等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为常见的致病因素,脂肪代谢异常,激素影响,环境、遗传因素,免疫反应等可能对其发生起一定作用[4,9]。本病的治疗目前仍主张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坚持合理饮食制度为主,同时认为祛湿消痰、减重、调脂可能更为重要。

      社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认为其病变部位在肝,与胆、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属于祖国医学“胁痛”、“积聚”等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及过度肥胖、体质因素等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成肝郁脾虚、湿结痰凝、瘀阻血络而最终形成湿痰瘀阻,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其病理因素为气、血、痰、湿、瘀阻,其病机本质为湿毒痰瘀互结。据此,笔者采用祛湿消痰解毒法为主组方的中药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发现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降低其血脂。脂易消为笔者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临床效验方,经长期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实其疗效确切[10],为临床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药。其药物组成主要由半夏、泽泻、决明子、猫鼻子草等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猫鼻子草等祛湿解毒,泽泻利水渗湿,决明子等调脂降脂,大黄泄浊祛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干扰脂质合成和抑制TC升高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痰利湿、活血通络、化瘀散结之效,标本兼治,使脾得健运、肝能疏泄、湿去痰化、瘀化络通,能达祛湿解毒、消痰散瘀之功,正切合脂肪肝乃湿毒痰瘀的病机特点。可以认为,脂易消是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

      2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与肝纤维化.肝脏,1999,4(2):99-100.

      3 Chaffner F.Nomalcohlic fatty liver.In:haubrichw,Schaffmer F,Beek JE.eds.Boxus Gastroentrology.5thed.W.Saunders Compary,1995,3:2246-2254.

      4 Kumar KS,Malet PF.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Mayo Clin Proc,2000,75(7):733-735.

      5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72.

      6 Farrell GC,George J,Pauline de la M.Hall and McCullough AJ,eds.Fatty liver disease:NASH and related disorders.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5,1-22.

      7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Medical Position Statement: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Gastroenterology,2002,123:1702-1704.

      8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2,22(2):106-107.

      9 Sheth SG,Gordon FD,Chopra S.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Ann Interm Med,1997,126:137-140.

      10 周岳君,姚海清.脂易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6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6):18-19.

    ↑上一篇:胃食管反流与小气道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胃癌化学预防的现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