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超声内镜引导下圈套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

    发表时间:2012-03-02  浏览次数:527次

      作者:王春伟  

      【关键词】 超声内镜引导下圈套切除术,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

      食管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之一,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圈套切除术(endoscopic trepanned resection, ETR)已成为了治疗食管黏膜下层以内平滑肌瘤的首选措施。为探讨经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粘膜下平滑肌瘤圈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在胃镜下行圈套下切除的76例黏膜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 至2007年6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宁海县中医院在胃镜下行圈套下切除的76例黏膜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28~73岁,平均(59.00±5.12)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41例,下段29例,上段6例,体积最小为0.47 cm×0.54 cm,最大为1.05 cm×2.26 cm,主要症状为吞咽不畅、食管异物感、胸骨后隐痛等。

      1.2 方法 ①使用器械:OlympusGIF-XQ240型电子胃镜,Olympus FD-IU型圈套器,Olympus UES-20电外科装置,Olympus GIF-2T240型双腔镜及型号olympus UM-2R微型超声探头(探头频率为12MHz)。上述器械均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②操作步骤:上述病例均用浸水法、经双腔镜微型超声探头扫描确定肿瘤均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超声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术后病理也均证实为平滑肌瘤(见封三图5、6),术前超声内镜平滑肌瘤诊断率为100%。所有病例术前内镜直视下发现病灶后,用圈套器套住病变根部,收紧圈套器并提起悬空,予高频电装置边凝边切摘除;对于不易直接圈套切除者,可先在肿瘤基底部位的黏膜下注入适量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使病灶隆起并于黏膜下层分离后,再行圈套切除术。术后仔细观察创面出血等情况,并将切除标本送去病检。术后常规应用制酸剂和黏膜保护剂,并于1周和2月后行胃镜复查。

      2 结果

      本组76例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患者,行ETR均一次性切除成功(见封三图7、8)。术中和术后观察,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均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显示,均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

      3 讨论

      食管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之一,可分起源于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二种,以位于黏膜肌层偏多[1]。但由于其表面覆盖正常的食管粘膜,故常规胃镜检查不能对其起源做出准确判断,需靠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进行诊断。在EUS下,食管平滑肌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并围以高回声包膜带等影像学特征,很容易与血管瘤、囊肿和脂肪瘤等黏膜下病变相区别[2-3]。通过EUS检查,不但能初步判断病变性质,而且能够明确病变的大小、数目和层次起源。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圈套切除术已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摘除。通常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可选择内镜下切除;而对起源于固有肌层者,由于食管壁较薄且缺乏完整的浆膜层,易造成穿孔,另外位置较深,肿瘤不易切除干净,因此是内镜下切除的禁忌证。龚均等[4]报道,在超声辅助下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ETR,成功率为100%;杨爱明等[5]对43例食管黏膜下肿瘤行黏膜切除术,成功率也为100%;而我们对76例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行圈套切除,也均一次性切除成功,且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圈套切除术是一个高效、安全、操作简便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希贤. 临床消化病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45-450.

      2 Varas Lorenzo MJ, Maluenda MD, Pou JM, et al.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the study of submucosal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tract[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8, 21(3):121-124.

      3 Araki K, Ohno S, Egashira A, et al. Esophageal hemangi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9, 46(30):3l48-3154.

      4 龚均, 张军, 郭晓丹, 等. 食管平滑肌瘤内镜下切除3例报告[J]. 中国内镜杂志, 2002, 8(8):48.

      5 杨爱明, 陆星华, 钱家鸣, 等. 内镜超声指导食管黏膜下肿瘤的黏膜切除术[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 24(2):90-92.

    ↑上一篇:非肝硬化患者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下一篇:MIC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