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胃癌与幽门杆菌关系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31  浏览次数:617次

      作者:林长宝 作者单位:116635 辽宁大连,大连市金州新区得胜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床胃癌患者幽门杆菌检查,调查阳性率,反映出胃癌发病病因与幽门杆菌的关系,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与预防。方法调查169例胃癌患者资料,整理幽门杆菌感染阳性率,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幽门杆菌感染阳性为112例,占66.3%。结论胃癌与幽门杆菌感染相关。

      【关键词】 胃癌;幽门杆菌;综述;文献

      胃癌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占胃部肿瘤的95%。每年约有近20万新发胃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7.2%。我国虽然做了大量的预防工作,但是总体无下降趋势[1]。病因与发病机制远远未明,但是已经肯定了多种因素与之相关,如环境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及胃癌前变化。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胃癌可能是幽门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模式中,Hp可能起着先导作用。笔者调查医院2005—2009年收治的169例胃癌患者,通过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活检和非侵入性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分析病因,确立胃癌形成与幽门杆菌感染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有169例患者,男116例,女53例,男:女为2.2:1;年龄44~78岁,中位年龄61岁。因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者89例,占52.7%;因单纯食物缺乏、消瘦及乏力就诊者26例,占15.4%;因恶心、呕吐就诊者23例,占13.6%;因出血和黑便就诊者19例,占11.2%;因肿瘤转移症状就诊者8例,占4.7%;无症状体检就诊者4例,占2.4%。

      1.2诊断方法

      除急性消化道出血及心脑血管、血液病等禁忌证以外,均在24~28h行胃镜检查并实施组织活检,结合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对于其他患者在有效止血及治疗基础病并达到病情稳定后,视病情行上述检查,否则行无创伤检查如:CT、核磁共振及肿瘤标志物以便确诊胃癌。要求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必须在治疗前后各做2次,防止漏诊。通过此办法明确胃癌的诊断和幽门杆菌感染准确性。

      2结果

      169例胃癌患者中,感染Hp为142例,占84.0%;阴性2 3例,占13.6%,不耐受检查4例,占2.4%。

      3讨论

      Hp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50%,但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明显超过发达国家。在不同人群中,儿童Hp的感染率为10%~80%。10岁前,超过50%的儿童被感染。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胃内Hp检出率在30%~80%。年龄、种族、性别、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状况都是影响Hp的因素。幽门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污染的胃镜可造成医源性传播。所有Hp感染者最终均会发展成胃炎和溃疡,少部分会发展成胃癌。因此,胃癌的形成与Hp感染直接相关,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埋下隐患。患者感染Hp后,机体难以自身清除之,往往造成终身感染。Hp通过其螺旋形带鞭毛的形态结构,以及产生的适应性酶和蛋白,可以在胃腔酸性环境定植和生存,同时释放毒性产物,产生炎性和免疫反应,从不同的方面对胃黏膜造成损害。许多学者不断深入研究[2]认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成因素与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癌(MALT)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而且早在1994年Hp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原[3]。对于Hp,有研究[4]发现HpL型抗原与原菌仅有量的减少,但对机体的致病性比原菌强,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组169例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达84.0%,并不代表Hp感染的患者都会患胃癌,根据统计,在2005—2009年所有Hp检测阳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中,胃癌患病率不足1%,大多数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疾病。分析差异巨大原因:年龄、遗传背景、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个体差异等;环境因素如亚硝胺、高胃酸分泌、高盐饮食、吸烟和非甾体抗炎药等与Hp的协同作用;Hp本身的因素,包括不同菌株的毒力、感染的不同阶段对感染者出现何种临床表现均有影响。

      综上所述,Hp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至于Hp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并非某单一机制能致,可能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共同参与的结果,加强随访和根除Hp感染是今后的重点,为胃癌的防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三仁.幽门杆菌感染的诊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80-183.

      2胡伏莲,周殿元,贾博琦.幽门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10-224.

      3Oliveira AG,Santors A.Gueera JB.et al babA2 and cagA positive Helicobacter pyloristrains are associated with duodenal ulcer and gastric carcinoma in Brazi.J Clin Mircobiol,2003,41(8):3964-3966.

      4Suerbaum S,Michetti P.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N Engl J Med,2002,3479(15):1175-1186.

    ↑上一篇:多库酯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观察
    ↓下一篇: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附32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