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批量急性菜豆角中毒45例急诊救治体会

    发表时间:2009-09-17  浏览次数:801次

    作者:李东柏    作者单位:301500天津市宁河县医院

    【关键词】  批量 急性 菜豆角中毒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月20日我院急诊科接诊45例批量急性菜豆角中毒患者为学生及老师,其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17~53岁,平均22.5岁;其中孕妇1例。平素体健,均系食用生炒菜豆角后发病,全部患者进食后均出现症状,而未同食菜豆角的其他人均无相似症状。     临床表现:进食后3~6小时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中恶心、呕吐40例(88.9%),腹痛22例(49.9%),腹泻4例(8.9%),伴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无力10例(22.2%),呕血1 例(2.2%),心悸、胸闷2例(4.4%),血压低,窦性心动过缓1例(2.2%)。体征:体温正常,平均血压105/68mmHg,神清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双肺(-),心率46~75次/分钟,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腹痛者多为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活跃。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6.8~18.8)×109/L、中性0.75~0.87,大便常规均正常,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尿常规未查。     诊断及组织抢救:接诊批量病人后,立即采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急诊科首先根据集体食用菜豆角病史,集体发病,临床症状,作出急性批量菜豆角中毒诊断,并制定统一豆角中毒救治方案。先抢救,后缴费,减少缴费时间,按轻重缓急原则,分别建立静脉通路,同时报告医务科,调配院内医护人员进行人力支援,缩短批量病人诊治等待时间,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对救治病人情况进行总体分析,防止医疗隐患。     治疗及结果     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分别给予静滴654-2 10~30mg、地塞米松5~10mg、西咪替丁0.8g、VitC 2g、VitB6 0.2g,人均输液量1000~1500ml。其中1例患者因频繁呕血住院治疗,1例因宫内孕28周给予上述处理症状减轻后住产科观察胎儿情况外,其他患者均在急诊科4小时内症状得以控制,患者症状控制后,经院内专家组会诊,中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者给予口服头孢氨苄缓释片0.5g 每日2次,马来酸曲美布丁0.1g每日3次 或吗丁啉10mg 每日3次、颠茄10mg每日3次等对症处理,带药离院,门诊随诊3天,无不适。2例住院患者症状在24小时内症状得到控制。无死亡病例。     讨论      菜豆角中主要含有豆素和皂素两种毒素,经长时间煮沸后则可被破坏[1]。当进食大量烧煮不透的菜豆角后则可发生中毒。     治疗:①654-2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抑制心脏血管迷走神经而兴奋心脏、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重症中毒者可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其他对症处理。     预防:据调查发生菜豆角中毒的根本原因是炊事员卫生知识缺乏,菜豆角煮沸时间不够,特别是含在豆内的豆素更需长时间煮透才能破坏,集体食堂加工量大,更不易煮透,皂素未破坏,导致食用者中毒。故应加强宣传,强调正确的加工方法,纠正爆炒脆吃的习惯,加工菜豆角要彻底煮熟,方可食用,勿吃贮存过久、霉烂的菜豆角,以防菜豆角中毒。

    【参考文献】1 朱子杨,龚把庆,汪国良,主编.中毒急救手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3-254.

    ↑上一篇:生长抑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