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841次

    胃幽门螺杆菌(Hp)是近年来发现的唯一一种生活在人胃中的革兰阴性杆菌,有研究表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当今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1] 。在临床上诊断Hp感染多使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 染色法以及C14 呼气试验三种方法。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 染色法以及C14 呼气试验三种方法检测人胃中Hp感染率,以寻找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之间的关联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574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从中选择365例胃部疾病患者,男198例,女 167例,年龄21~76岁,平均(43.19±10.65)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电子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于病灶处和胃窦或胃体处获取标本,并接受C14 呼气实验,活检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Giemsa染色,三项任意一项阳性均被诊断胃Hp阳性。所有黏膜均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将不同病理类型胃黏膜中的Hp阳性率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黏膜中的Hp阳性率进行χ

    2 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5例各种胃部疾病患者Hp总检出265例,检出率为 72.60%,Hp检测阴性100例,阴性率为27.40%。 2.1 慢性胃炎与Hp感染阳性关联性调查:365例患者中病理检验结果显示有183例患者为慢性胃炎,主要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将两种胃炎与Hp感染阳性做关联性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程度的轻重与Hp感染阳性率成正相关关系。详见表1。2.2 不同胃疾患的Hp感染:不同胃部疾病中,胃癌的Hp阳性率最低,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率最高,详见表2。

    3 讨论

    20余年前,澳大利亚学者确定了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有人认为Hp感染与大多胃部疾病有关,并提出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关系模式[2] 。本文试图通过检测不同胃部疾患Hp的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与它们的关系。当今研究表明,C14 呼气实验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是当下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3-4] 。本组试验中,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检出率最高,此结果与相关资料结果相符。有研究表示,消化性溃疡病发病之前,患者均有慢性胃炎或(和)Hp感染史,控制Hp发展可以有效的抑制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发展,而且有研究结果显示,Hp感染与胃炎发病的程度有关联性,随着感染的加重,胃炎的治疗就越困难。本组研究中,胃癌患者Hp感染检出率最低,可能是与胃癌病变后患者的胃内环境改变有关,Hp检测可能在胃癌发病早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本组结果还显示,慢性胃炎的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取于胃炎活动区的检出率要高于非活动区,表明Hp感染与胃炎活动性具有正相关的趋势。总而言之,Hp感染检出率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性增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成正相关趋势,但与胃癌之间的关联性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刘厚钰.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选择[J].中华消化杂志,1998,18(5):259.

    [2] 周殿元,王继德.中国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概况[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6):386.

    [3] Dllley CP,Cohen H,Fitzgibbons PL,et al.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histologic gastritis in asymptomatic persons[J].N Eng J Med,1989,21(23):1562.

    [4] 何建沫,郑 凯,何 数.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癌的重要因素[J]. 实用肿瘤杂志,1996,11(1):79.

    [收稿日期:2013-04-09 编校:郑英善]

    ↑上一篇:曲美布汀、谷维素联合嗜酸乳杆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下一篇:卒中患者应用匀浆膳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