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767次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没有明显器质性变化或者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是以腹痛或者腹部不适感伴随有排便异常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常 反复发作、病程长[1]。目前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有研究表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等会对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的影响,会使患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另一方面,肠易激综合征由于病程长而影响患者的情绪,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2]。因此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等会对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等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主要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重点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资料: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69例,年龄27~47岁。入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具体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至少3 d,伴有如下条件中的2项或2项以上: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的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患者均接受血尿粪常规检查、血糖、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以及电子肠镜检查,排除患有结肠器质性病变或者其他身体功能病变,同时排除肠道细菌感染或者寄生虫感染等。入选患者均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超过20分。患者在开始综合治疗前曾接受包括止泻药、泻药、胃肠解痉剂、肠道菌群调节药等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明显。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抗抑郁焦虑状态治疗,共35例;对照 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肠易激综合征常规治疗,共34例。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药物,其中包括马来酸曲美布汀每次 服用0.1 g,3次/d,配合使用止泻药和抗菌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开展治疗。其中包括给予帕罗西汀(商品名:舒坦罗)20~40 mg/d,治疗4周为1个疗程,合计开展3个疗程的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心情。1.3观察指标:根据患者 的临床症状、排便次数、排便性状以及抑郁焦虑评分等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排便等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其改善的程度能够使得患者的临床疾病症状对其生活不造成较大的影响,可以不需要药物控制;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对患者的生活仍会造 成一定的影响并且需要依靠药物治疗。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率为79.4%,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HAMA分值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表 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HAMD(x±s)HAMA(x±s)观察组 356(17.1)20(57.1)8(22.9)1(2.86)97.16.3±1.05.7±2.1对照组 343(8.82)12(35.3)12(35.3)7(20.6)79.422.2±2.320.1±1.83讨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 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肠道运动和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因素、肠道轻度炎性反应及食物不能耐受有关。虽然是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但引起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变化等对疾病有较大的影响[3]。根据本组资料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在常规的胃肠道对症治疗外,还结合抗抑郁焦虑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单纯采用胃肠道治 疗的对照组患者,这说明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因素有关。因此提示临床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特别是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同时帮助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其情绪以及心理状态。4参考文献[1]易平,马梁红,赵芳萍,等.综合性治疗对抑郁焦虑状态的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9):973.[2]曾蕾莉,朱高莉,胡琴,等.睡眠诱导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5):28.[3]汤玉蓉,王平,林琳,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与腹痛、焦虑或抑郁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8):2733.

     

    ↑上一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探讨胃癌组织中MMP-9、CD44V6和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