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小剂量HAE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7-15  浏览次数:530次

      作者:许霁虹罗洪,朱辉,李晓娟,于慧洋

         【关键词】 白血病

      我科于1996年12月~2005年12月对21例难治性白血病施用了小剂量HAE(LD-HAE)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7~58岁。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5例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5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7例,急性红白血病(M6)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抗药类型:首次诱导缓解抗药者9例,复发后再诱导抗药者12例。

      1.2 难治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按陆道培主编的《白血病治疗学》中诊断标准判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张之南主编的《白血病诊断及治疗标准》判定。

      1.4 给药方法 H:高三尖杉酯碱1.0 mg(Hom)每日1次肌注或静点;A:阿糖胞苷(Ara-C)15 mg加0.85%盐水2.0 ml每12 h 1次肌肉注射,或30 mg加0.85%盐水100 ml静点;E:足叶乙甙,Vp16,30~50 mg加入0.85%盐水500 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维持4~6 h,每疗程14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1 mg/kg加用口服强的松。用药结束后立即复查骨髓象,如骨髓白血病细胞>5%则延长用药至21天或28天。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1例中完全缓解(CR)8例占38.1%,部分缓解(PR)6例占28.6%,总有效率66.7%;7例无效者3例化疗后死于骨髓抑制期,另4例自动退院,失去追踪。

      2.2 副作用 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胃肠道反应,2例肝功损害,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是在以往诱导缓解中白血病细胞出现抗药者。虽然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等方法给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由于上述手段费用昂贵,所以化疗仍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以往诱导缓解化疗中正常细胞受损亦较重,患者一般状态较差已不适合常规剂量化疗,为使这部分患者获得CR我们试用LD-HAE疗法。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具有细胞毒和诱导分化的双重作用已为多数学者所公认。Vp16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表鬼臼类抗肿瘤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干扰DNA拓扑异构酶,阻碍DNA碳链的裂解和再结合。Vp16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有时间依赖性,为此我们在应用LD-HAE疗法时选择Vp16长时间持续静脉滴注的方法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我们推测Vp16小剂量长时间持续静脉滴注有效的机制可能是Vp16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作用是可逆的,通过长时间持续静滴使其抗肿瘤效果持续发挥,并且加之LD-HA的协同作用而显效。

      作者单位: 161005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血液科

    ↑上一篇:红细胞凝聚原减少引起血型变异1例
    ↓下一篇: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